2025年01月20日
本报记者 丁海林 孙文茹 文/摄
寒冬腊月,走进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的热带水果培育大棚内,一派热带水果的丰收景象映入眼帘:无花果、火龙果、百香果、柑橘、番木瓜、番石榴、枇杷、芒果、杨桃、菠萝蜜、黄皮果等近30个种类、70余个品种的热带水果挂满枝头,让人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中。
几株风铃花的粉红色花朵在日光大棚内绽放,瞬间让人感到春意盎然。见记者们都忙着拍摄风铃花,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生态与景观树种研究中心副主任孙猛笑着说:“这个花没啥可拍的,咱们这个大棚里好东西多着呢,不仅能观赏,还都能品尝!”
坐落在“水果之乡”鲅鱼圈区熊岳镇的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是国内最早系统开展“南果北种”的科研单位。截至目前,已收集、保存各类南方果树种类33个、品种75个,是东北地区“南果北种”品种选育及技术研发中心。自2012年起,该研究所根据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需要和果树产业发展趋势,开展了“南果北种”系统科研工作。如今,科研人员成功筛选出适宜日光温室栽培的杂柑、果桑、无花果等品种,制定出了完整的配套栽培技术,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和省级地方标准。
记者走了一圈儿,只见日光大棚内,各种热带水果树的枝头上,都挂着沉甸甸的果实。说起这些水果的品质区别和培育难度,孙猛热情地邀请记者们先尝一尝成熟的番石榴。一口下去,果肉的清香甜美一下子把大家都征服了。孙猛自豪地介绍说:“北方由于昼夜温差较大,大棚内培育的番石榴要比南方自然出产的番石榴甜度高三四个甜度。这样高品质又新鲜的热带水果,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果农增收的好选择。”
这些对环境和气候要求苛刻的“南果”,如何在寒冷的北方茁壮成长?这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和科技创新的支撑。孙猛介绍,“南果北种”的核心在于科学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为模拟南方水果的自然生长环境,日光大棚采用了先进的温控设备和通风系统,确保水果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成熟。此外,土壤改良、有机肥料使用等难题,也在科研人员的不懈攻关下一一破解。同时确保移植后的水果能保持原有的品质和口感,甚至青出于蓝。
2024年起,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热带水果研究团队开始在东北地区大力推广番石榴、菠萝、释迦等水果品种的种植。因为这几种水果的经济价值比较高,而且产量高,管理门槛低,非常适合果农尝试种植,增产增收。“您没发现我们这个大棚里没有加温设备吗?”孙猛又给记者们抛出了个问题。据他介绍,这种没有加温设备的日光温室技术,能使大棚室温达到热带果树生存的温度,保证热带果树正常开花结果,他们已经保持大棚生产平稳运行了5年以上。“这一技术的应用推广,降低了果农种植热带水果的设备门槛。我们经过多次实验,已经替果农把栽培技术摸索成熟了。”
最初,该研究所在“南果北种”实验中,以引种试栽、环境调控、品质评价等工作为主。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园艺设备与技术的提高,“南果北种”项目的发展方向也从纯观光型向生产观光兼用型发展。在孙猛等专家指导下,在营口、鞍山、丹东、辽阳、铁岭等地均有成功案例,展示了“南果北种”的广阔前景。
打造“庭院型果树园林景观”,是孙猛的最新设想。孙猛介绍说:“外面冰天雪地,大棚里温暖如春。阳光暖棚中,最上层是果树,中间是灌木型果树,最下面是草坪,巨大的芭蕉树在顶层空间。橙黄色的柑橘如同一盏盏小灯笼,密密麻麻地点缀在绿叶之间。下面灌木丛中,褐色的咖啡豆长势喜人……这种生态结构打造出的庭院型立体果树园林既可欣赏,又能吃到新鲜的南方水果,为北方居民在冬日里提供最惬意的享受。”
今后,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将继续致力于“南果北种”的科研工作,不断优化技术,提升产量和品质,为北方水果市场带来更多的惊喜和美味。“南果北种”不仅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典范,更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通过科技创新和不懈努力,“南果北种”必将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为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