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3日
营口理工学院教师 车晓彦
寒假的号角响过,各高校大学生陆续返乡。利用这个长假进行“充电”,想必是许多家长与学生达成的共识。“充电”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如何有效提高“充电”的实效?下面为家长和同学们一一解答。
强大自身 抵抗诱惑
首先,数字化时代,琳琅满目的网络游戏充斥着部分大学生的假期生活,过度沉迷会对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等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例如,游戏时间过长,影响正常学习;忽视现实社交,出现社交障碍;生活作息紊乱,影响身体健康;过度依赖游戏,情绪波动较大;认知出现偏差,影响树立三观;失去学习兴趣,目标动力丧失等。这些负面影响,不利于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消磨了一些年轻人的昂扬斗志,虚度了朝气蓬勃的青春年华。
其次,在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青年一代对碎片化阅读、短视频获取信息等新形式的信息获取方式越来越“情有独钟”。假期时间充裕,没有学业压力,刷短视频成为一些大学生的休闲娱乐方式。刷短视频在一定程度上能带来娱乐身心和获取信息的便利,但过度沉迷也存在诸多危害。例如,视力下降,影响体态;睡眠障碍,心理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弱化;现实社交能力退化,亲朋关系疏远;时间管理失衡,学习生活受限等。这些负面影响,会造成浪费大量时间,无法合理安排时间和完成学习,影响学业和职业发展。
因此,假期“充电”有效实行的必要条件是,要增强抵御娱乐诱惑的自制力、自我发展的坚定信念以及坚持不懈的奋斗毅力等。
因人而异 制订计划
首先,大学学习生活主要以选择性学习、多元化发展的发散式自我提升为主,充分利用假期时间,有利于实现并完成项目化任务。项目任务可以是一个计划完成目标,例如,自学一门相关的跨专业课程,拓宽知识储备,提升创新思维;学习考取专业相关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二(三)级证书、专业相关资格证书等,提升相关专业能力储备;参加社会志愿(公益)服务,锻炼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丰富个人阅历;培养一种兴趣爱好,琴、棋、书、画均可,提升自身修养,身心健康,健全人格;参加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训,积累工作经验,了解行业动态和职场规则等。项目任务的个性化因素很强,会因不同的环境因素而有不同选择,如兴趣爱好、专业素养、自身能力、家庭环境、社会资源等。根据自身定位与分析,进行合理规划,设定任务目标。
其次,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也是假期“充电”很重要的内容。合理的时间管理,能让大学生在假期中高效完成各项任务,实现自我提升和放松娱乐的平衡。建议如下:
合理规划时间。根据设定的项目任务制订每日计划,划分时间块,设定弹性时间。
高效利用时间。采用番茄工作法将时间划分为以25分钟为一个单位的“番茄时间”,每个“番茄时间”专注工作或学习,中间休息5分钟。每完成4个“番茄时间”,可以进行一次15—30分钟的长时间休息。
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尽量避免短时间内多任务切换。
进行时间监控与调整。记录时间使用情况及效果,定期回顾与重新调整规划。
充分利用好假期时间,对于学生成长、能力提升、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等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