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 书写营口振兴新画卷

2025年03月13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在社会治理领域,强调了创新与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目标。在此背景下,结合营口市的实际情况,如何贯彻落实这些讲话精神,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社会治理领域,对于创新与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强化基层治理,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具体的社会治理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些讲话精神,既是对我国社会治理模式的总结,也是对新时代社会治理新要求的明确指引。

二、立足营口市,深化社会治理创新

作为辽宁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营口市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社会治理中的短板问题。例如,基层治理能力不足,社会矛盾调解机制不完善,部分群体的社会融入与融合存在一定困难等。因此,营口市要从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出发,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基层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推动社会治理改革的关键力量。营口市应加强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尤其是在社区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领域,党组织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社区内的基层治理创新和公共服务提升。

(二)优化社会治理模式,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共建共治共享”,营口市应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政府与社会、企业与群众的互动,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首先,政府应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强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与数据协同,提升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以及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治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强化各方面力量在共建共治共享中的作用,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治理体系。这既能够促进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也能够提升治理效率。

(三)深化法治保障,营造公正法治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法治原则,推动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有机融合。营口市应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中的法治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和防范。要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完善社会治理的法律框架,提高全体市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形成以法治为核心的社会治理体系。

(四)加强社会矛盾调解与预防

在社会治理中,矛盾调解是一项重要工作。营口市要加强对各种社会矛盾的预防和调解,尤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事件和社会不满情绪的处理。政府应设立专门的矛盾调解机构,依托基层党组织和社会力量,提前发现问题,及时化解矛盾。通过有效的调解机制,减少社会矛盾的升级与激化,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三、强化责任担当,推动社会治理改革落地生根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学习,更是实践中的行动。营口市的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将社会治理创新落实到具体的政策、项目和行动中,推动社会治理的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市民关切的实际问题出发,深化改革、推动创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精准施策,解决民生问题

营口市要根据群众需求和社会问题,制定精准的政策措施。例如,对于老龄化社会问题,市政府可以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养老保障水平。对于教育和医疗资源短缺问题,可以加大公共资源的投入,改善设施条件,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

(二)推动政府部门协同合作

社会治理的成效不仅仅依靠某一部门的力量,而是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营口市要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推动社会治理工作全面开展。例如,公安、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要建立联合机制,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和社会矛盾,保障市民的基本安全和福祉。

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营口市应在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同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建设更加完善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模式。加强法治保障和社会矛盾调解,结合精准施策和政府部门协同合作,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最终实现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中共营口市委党校 郭美辰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谱写我市振兴发展新篇章

2025年1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葫芦岛、沈阳、本溪等地深入考察。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听取辽宁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辽宁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希望辽宁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上勇于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辽宁工业体系比较完备,要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要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在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营口市作为辽宁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东北振兴的重要节点城市,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在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创新平台搭建和科技人才引育等方面持续发力,在全面振兴的伟大进程中积极探索实践路径。

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激发企业新动能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我市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聚焦重点领域培育科技型企业,系统推进技术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及中试基地等平台布局建设,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提升创新发展能级。

在营口,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凭借专精特新优势,这批企业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根据我省公布的2024年第二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名单,营口金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营口高科合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13户企业获评。截至目前,全市有效期内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共计137户,数量位居全省第四。近年来,我市通过“梯度培育体系”加速企业升级,从众多企业中筛选出创新能力强、成长势头好、发展潜力大的工业企业纳入梯度培育库进行培育,推动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近年来,我市专精特新‌企业正在实现数量与质量的“双提升”,这些企业正以其独特的创新能力和专业优势,在我市创新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以产业升级为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聚焦重点产业,精准施策,推动构建具有营口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我市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面临着能耗高、污染大、附加值低等问题。为此,营口市引导企业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着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聚焦能耗“双控”,持续加大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程。同时,积极推进绿色制造,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如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项目也在持续落地。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有望进一步提升我市现代化产业水平,完善整体产业布局。为引导相关企业集聚发展,我市积极打造产业园区,争取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更为完备的产业链条。其中,鲅鱼圈区的华能清洁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园已吸引中国铁建、三一重能等10家龙头企业入驻,重点生产海上风电塔筒、管桩等核心部件,项目建成后将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三、以改革攻坚为保障,优化创新环境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坚持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为振兴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营口市作为辽宁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更要在改革攻坚方面勇于探索、大胆实践。

为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我市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员工持股等方式,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在营造良好创业环境方面,我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通过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改革成效的具体体现,我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其中,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让企业和群众办事真正感受到便捷和高效。我市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赋能,积极推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改革举措,最大程度简化了审批流程,提高了审批效率。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牢记嘱托,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振兴方法论”,从政治自觉到行动自觉,在这一伟大进程中积极探索实践路径,书写新时代东北振兴的答卷。未来,营口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以“三个突破”为抓手,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改革攻坚等方面取得更显著的成效,为辽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更大力量,展现出港口城市和工业基地的活力与担当。

中共营口市委党校 王献笛

传统转型+新兴培育 营口产业“双引擎”驱动发展

202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辽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对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北全面振兴归根到底靠改革开放,要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营口,这座位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城市,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通过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培育的“双引擎”驱动,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大步迈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传统产业转型:老树发新芽

营口的传统产业基础雄厚,涵盖了钢铁、镁制品、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营口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传统产业要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高度契合。

在镁制品行业,营口光阳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便是一个典型代表。其自动化生产车间采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人、机、物的数字联通,从混料、生产、成型到发运,全程信息化操控。这一变革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了碳排放,实现了绿色发展。这种绿色化、智能化的转型,正是营口传统产业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下积极探索的方向。

在钢铁及深加工行业,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工业互联网智能终端,打通“铁—钢—运”全流程作业环节的数据链路,建立统一智慧调度平台。通过集成高炉、炼钢端等各个生产系统数据,串联上下游作业流程,实现了铁水智慧调度,促进了生产的高效协作,达到了提质增效、节能降耗的目的。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也为整个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借鉴,彰显了营口传统产业在高端化、智能化道路上的坚定前行。

二、新兴产业培育:新苗茁壮成长

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营口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能源、新材料、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在营口这片土地上迅速崛起,这也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在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念相呼应。

在新能源领域,营口积极发展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项目。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在鲅鱼圈区建设的总投资200亿元的营口华能清洁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园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该产业园依托链主企业华能集团,已成功牵手10家企业,就海缆、风机管桩、塔筒、叶片等产品的生产达成合作协议。未来,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升公司的生产能力,产品不仅覆盖国内多个省市,还有望拓展至整个东北亚地区,为推动区域装备制造产业迭代升级,实施海上风电大基地项目开发奠定坚实基础。这一项目的推进,是营口在新能源领域积极作为的生动体现,也是对新质生产力的有力培育。

在新材料领域,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省生产化工高端新材料产品的代表性企业,其产品具备厚度均匀性好、平整度高、强度大以及热转印效果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包装、医疗、建筑等领域,远销欧洲、日韩和东南亚等地区。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科技创新,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新兴产业发展中脱颖而出。

此外,营口还积极培育工业互联网产业。天成消防、新山鹰报警等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企业设备通信、工序转序、机器及零部件的追溯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痛点难点问题,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这些企业的成功实践,为营口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推动了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三、“双引擎”协同:释放强大动力

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培育并非孤立进行,而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这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的理念,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新兴产业的发展则为传统产业的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营口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同时,营口还积极完善产业配套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更多的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生根。

如今,营口正着力构建高品质钢铁、清洁能源、黄金、铜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精细化工、铝、镁、粮油食品4个三百亿级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的形成,将进一步提升营口的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营口充分发挥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协同效应,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共进。

在未来的发展中,营口将继续坚持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培育并重的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与指引下,在“双引擎”的驱动下,营口必将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乘风破浪,驶向更加辉煌的明天,为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

中共营口市委党校 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