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力迸发奏响“春之声”

2025年03月25日

这是2024年1月23日拍摄的长江武汉江段水域(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新华社记者 史竞男 王 鹏 徐 壮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中部地区横跨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重要起源地之一,文物遗存资源富集,历史人文底蕴深厚。

如今,江河两岸,文脉绵延,守正创新。传统与现代交融共生、人文与经济和谐共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铺展开中部地区奋发崛起的壮美画卷,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注入自信力、包容力、创新力。

以文化自信发出时代强音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沉寂了两千多年的武王墩墓在经过4年多的科学考古发掘后,揭开神秘面纱。

武王墩墓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是迄今经过科学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楚国王级大墓,出土了1万多件(组)文物,让古老文明的面貌愈发清晰。

记者观察到,考古队员们将出土文物“龙凤纹漆木案”图案设计成了武王墩考古队标识,印在文化衫和工作服上。

“不断向文明深处探寻,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我们心底的文化自信油然而生。”武王墩考古项目负责人宫希成说,“我们正加紧进行发掘文物的保护研究解读工作,让这些无声的见证者‘开口说话’,向公众阐释其中蕴含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和灿烂成就。”

岳麓山下,弦歌不辍。

迎着春日暖阳,记者走进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讲堂前,“实事求是”匾额高悬,一堂移动的思政课正在这里进行。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龙兵面向学生娓娓道来:“从《汉书》中对刘德治学风格的赞誉,到近代宾步程校长将其题于此处,再到青年毛泽东深受其影响,‘实事求是’背后,有千年智慧的沉淀,更有无数仁人志士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学生们侧耳倾听,心驰神往。岳麓书院21级学生黄琪说:“在历史现场叩问思想真谛的教学方式,让‘实事求是’历经时光洗练,变成我心中扎根的信念。”

“古时书院是读书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今日书院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仍是中国人心中的文化积淀与情感根脉。”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绽放时代华彩,才能真正内化为人们心中不绝的自信源泉。”

文脉千秋贯,江河万古流。

长江之滨,春风拂过。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段)标志性项目——长江博物馆正在加紧施工建设。

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地标,长江博物馆的展陈筹备工作正在加快进行。这一以“长江之歌”为主题的展陈,将全面展示长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我们希望将长江博物馆建成生动展示长江大保护成果的‘国家展厅’和‘长江客厅’,让来此参观的游客感悟长江承载的厚重历史,激发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说。

长风浩荡,大河奔腾;红色江山,气象万千。

江西井冈山,茨坪革命旧址群,一项精确到毫厘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来自江西师范大学建筑系社会实践团的师生们穿梭在斑驳的砖墙间,对革命旧址进行全面扫描与建模。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数字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罗华南介绍,截至目前,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已完成以主展馆为核心的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5件珍贵革命文物数字化采集。“我们通过创新保护与传承模式,让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沉浸式感悟伟大精神,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凝心聚力。”

以开放包容演绎多元交响

春色正酣。河南洛阳伊水岸畔,龙门石窟游人如织。(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