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绘画艺术,始于写实。追求形似至极,向神似、写意转化。19世纪中期,摄影诞生后,绘画的写实性功能大大降低,艺术家们开始追寻用色彩、线条、构图体现思维的变化与情感的升华。20世纪初,一些艺术家把点、线、面等基本要素进行抽象组合,突破了艺术必须具有可辨形象的藩篱,创作出了抽象画。

多彩交错 光影激荡

2025年03月27日

王金利近照。

026

073

024

029

021

076

022

本报记者 隋春波 文/摄

今天上午,《涂视·绘之激荡——王金利意向性绘画作品展》在营口市博物馆二楼展厅举办。

3月25日,布展之际,记者先行前往展厅“探班”。

从“光怪陆离”到想象无限

步入展厅,一幅幅“光怪陆离”、没有作品主题与名称、仅标注为“001”“002”……的抽象画作映入眼帘。与真实感、现实感为主的绘画作品大为迥异,观赏这些色彩斑斓、光影交错的作品,绝不像“连连看”“找不同”之类简单的益智游戏,而是侦破片、悬疑剧一样考验智商的“头脑风暴”。

看,这幅名为026号、据说是王金利创作的第一幅作品上,几条绿、黄、蓝、粉等色彩的线条汇成一股“河流”,从上方倾泻而下,“两岸”的彩块被用油画刀刮出一条条清晰有力的划痕,构成“草丛”或“粗壮的绳索”之类的形状,彩色河流中央飞架一座黑灰色钢铁“大桥”,又像粗壮的手臂。用微观视角看,整个画面还像无数缠绕的神经上伸展出一个巨大的触突……

073号作品由黑、蓝、深红色的背景和一条条弯曲交错的鲜红线条构成,立体感极强,那团鲜红色的主体,像一颗跳动的心脏、一团燃烧的火焰、一股前行的动力……

024号作品由明快的黄色、白色流淌的线条构成主体,背景掺杂着明艳的红色、朦胧的灰色、纯净的蓝色。无数流淌的线条像破土而出的一棵棵幼苗,向天空尽情舒展身躯。整体感觉又如雨中透过玻璃窗看到的色彩不断变化、光影轻盈跳跃的世界……

021号作品的背景为变幻不定的深蓝、浅蓝、碧绿、粉白色,像礁石点点、海草摇曳的海底世界,几处明快的头圆尾细的白色线条,如数条活泼的游鱼在观者眼前闪动,又像创作者头脑中迸发的灵感在闪现……

面对这些如同文学领域朦胧诗、意识流的绘画作品,记者一边努力展开想象一边拍摄,然后,请“AI豆包”帮忙鉴赏:

这些画作均属于抽象表现主义风格,通过色彩、笔触和纹理来传达情感和意境,各有特色。

色彩运用大胆:每幅画都大量使用高饱和度色彩,运用丰富且对比鲜明的色彩组合,像鲜艳的红、黄、蓝、绿、粉等纯色相互交织碰撞,营造出热烈而活泼的氛围;如076号作品中红与青绿色的交融,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展现出创作者澎湃的激情与生命的活力。

笔触与纹理丰富:不同的画作采用了多种创作手法,形成各异的笔触和纹理。画面中可以看到泼洒、滴落、刮擦等多种创作痕迹,形成了丰富的纹理效果。比如028号作品,颜料流淌形成的线条斑驳效果和色块,给画面增添了动态感和随机性,体现了抽象表现主义强调的行动绘画特征;类似刮擦、涂抹的痕迹,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和视觉趣味性,让观者感受到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即时性和自发性。

意境营造独特且多元:多数作品没有明确的具象主题,留给观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虽然没有具体物象,但通过色彩和形式的组合,每幅画都营造出独特的意境。这种似是而非的表达,激发了观众的解读欲望;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体现了抽象艺术的开放性。如021号作品以蓝色为主调,点缀少量亮色,仿佛深邃神秘的宇宙空间,引发观者无限遐想,使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去解读作品。

对于部分习惯欣赏具象作品、追求明确主题和情节的观众来说,这些抽象画由于没有具体形象作为依托,可能较难理解,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感受和领悟作品传达的内涵。

走近王金利

营口市博物馆原馆长郭德森也在现场,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所了解的王金利:

年轻时的王金利喜好武术等体育项目,跟父亲学过木匠手艺,后来下乡种过地,返城后在营口市造船厂当工人。对美术有所涉猎的他挣到工资后,喜欢买些瓶瓶罐罐的艺术品。当时的营口市工艺美术制品厂门市部柜台前,王金利是经常解囊的“大客户”。20世纪80年代,他跻身最早一批投入改革开放大潮的弄潮儿行列,从事邮票收藏,由此赚得人生第一桶金,后来还开过利达服务公司、企联大酒店等。他是一个性情率真、快意洒脱的人,对朋友有一诺千金的相助,对同窗有肝胆相照的友情,对家庭有无微不至的呵护。

在生活中获得历练和智慧,在奋斗中获得勇气和财富后,王金利选择了将财富转换为文化的道路,收藏成为其生命中的一部分。他说:“我的收藏主要以现代书画、瓷器、玉器、雕刻品为主,大多是现代艺术品。我觉得,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特点和审美观念,精美的现代艺术品同样凝聚着艺术家们的高超技艺和灵智才思。”

郭德森介绍说,王金利的藏品既丰且富,精品咸集,处处展现中国文化元素。他的书法藏品多为名家之作,有的质朴、有的秀美、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妙笔纷呈,可谓养眼润心;他的绘画藏品洋洋大观,琳琅斑斓,可以看青山、观碧水,可以赏花卉、听鸟鸣,如入春山,到处奇景;他的瓷器藏品典雅精致,雍容华贵,丰美瑰丽,品种繁多,千姿百态;他的石雕、玉雕、翠雕藏品或艳若明霞,或美似芙蓉,或洁如清露,牵魂动魄,穷极造型。这些艺术佳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游弋其中,天机流荡,宁静澄澈,舒卷从容。

收藏赏鉴过程中,王金利实现了精神境界的攀升。他说:“收藏是人类社会保存、延续和扩展自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拓衍性活动。作为藏家,既要有收藏于民的雅举,又要有回报社会的胸怀。”他出图集,让收藏过的精品在视觉上永远保存;他办展览,与更多人分享艺术的滋润;他搞捐赠,为需要帮扶的人献上一份爱心。他曾被营口慈善总会聘为名誉副会长。2016年,王金利收藏展在市博物馆举行,时任馆长郭德森为其作序。

如今,作为收藏界的大咖,怎么又成了抽象画创作者,今天办起画展呢?王金利笑着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华丽转身”的经过:

2023年5月,王金利和朋友来到北京市画家村“寻宝”,看见一位书法家正在创作,其笔画粗重、横平竖直、棱角分明、顶天立地如同清代金农“漆书”的巨笔写法,给了王金利莫大震撼。浸润多年的艺术鉴赏功力,让他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逐渐在头脑中合成了一种全新的创作灵感:既然书法可以这么写,那么,绘画是不是可以这样做……

回到营口以后,王金利买来比油画颜料还要色彩鲜艳且速干性好的丙烯颜料,在画布上开始了创作。他称,自己以前也写过书法画过画,但从没有拜师进行过专业系统学习,全凭收藏过程中对美的理解、对艺术的感受进行创作。这一次更是如此。

怀着一种热情、一股激情、一身豪情,王金利单枪匹马杀入抽象画的艺术境界中,很快创作出了一些作品。

专家如是说

结果,这些“非专业”的创作,得到不少专业人士的极力推崇。

首先大加赞许的是他多年好友、市美术家协会顾问高金满。他认为,这种“天马行空”式的创作,体现了创作者无拘无束的心性和独立判断与思考,“其作品丢掉了技术,打破了视觉平衡,充满了思想性与张力,给予观众更加广阔无边的想象空间”。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现在省城从事装修行业的儿子表示:“您的创作方式,是我和同样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的同行们非常想实现却又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事情,因为我们都被‘专业化’的思维禁锢住了,根本无法突破,老爸,你真牛!”

看完王金利的作品后,我市画家王刚写下一段题为《所见即惊现》的观感,其中有这样的表述:“……该怎样解读王金利的抽象绘画作品呢?我认为,他的作品正在不断突破艺术上的‘边界’,这是一个需要突破自己的认知才能真正触及的‘边界’。……敢想才能敢干,突破常规思维模式并勇于探索未知的精彩,这也正是王金利作品中弥足珍贵的特性。……这种色彩的重塑与不确定性,不仅提供了创作上的自由,也体现了王金利对于现实物象和观念意象界定的不断质疑和挑战,从而更接近艺术本真的进一步的诉求。”

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美术研究中心原主任程义伟如是评价:“……王金利的大部分抽象艺术作品,主要使用了绿色、蓝色和红色、黄色等鲜艳的色彩。画面中有一些红色的形状,可以说是花朵或植物的形态,背景是绿色的,还有一些蓝色的区域和一些黄色的点缀。整体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色彩丰富且充满活力。这种风格的画作通常不表现具体的形象,而是通过色彩的组合和对比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总而言之,王金利的意象画带着对生命及其困境的深深关怀,执着于意象画的创作。这种形式既有诗歌一般的精微,又有自我意识的呈现,能够构造出古朴与静谧、奇幻和深邃的意境,能够保持色彩的厚重、沉着和精神性。王金利创作的每一幅意象画都充满着他对原始生命与现代境遇的碰撞,显示了画家的创作活力和人生态度。”

什么是艺术的本质?齐白石先生说:“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人们所认知的是眼睛的感觉,画家画的是内心的感受。艺术家将闪现在脑海中的转瞬即逝的美好印象通过主观再现于画布,创作出了与现实具有一定距离却又高于现实的抽象派作品,产生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新奇效果。如果这一时尚、当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引发了您的兴致,欢迎于3月27日至4月6日前往营口市博物馆二楼展厅,加入“烧脑”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