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8日
汪文华与袁阔成合影。
本报记者 丁海林
方青卓从艺袁阔成 学艺时短习德路长
袁阔成火了!
大批慕名者来营口,虚心诚意地向袁阔成学习说新书的技巧。这种现象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达到顶峰,最多时一周内能接待好几拨访客。繁忙的袁阔成却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子,他总是抽出时间和他们一起探讨学习。
几十年后的今天,数位当今演艺界的知名演员依然对那段向袁阔成学艺的经历念念不忘。
提起袁阔成先生,著名影视演员方青卓几度哽咽,她激动地回忆起当初向袁阔成先生学习评书的经过。她说:“我是袁阔成先生的学生,他是我演艺生涯的启蒙老师,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我!”
1975年1月,方青卓考入营口市文工团,这个聪明的小姑娘快板、诗朗诵、弹琴、跳舞样样拿得起。团长袁阔成觉得她模仿能力强,有潜力,便开始传授她评书《平原作战》《鹰击长空》。在袁阔成的悉心指导下,方青卓在营口的东方红影剧院开启人生的首次评书登台表演。由于没有演出服,方青卓就穿着袁阔成的中山服上了台。毕竟是首次表演评书,台下的观众一鼓掌,霎时方青卓就僵在那了。好在袁阔成一直守在幕布旁,冲她做了个开场的表演动作,一下子让方青卓把词儿想起来了,终于流畅地把这段评书讲下来。走下台来,袁阔成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记住这是你的第一次登台,你以后会好的。”
在方青卓的记忆中,袁阔成敬业,和蔼,平时一句玩笑话都不说。年轻演员们都受到过袁阔成的指导和教诲,在大家心中,袁阔成始终有一种父亲般的尊严。年轻时的方青卓天性活泼,每次上台之前,总喜欢叽叽喳喳地跟其他人说个不停。一次,被袁阔成看到了,就对她做了一个不要说话的手势。方青卓不服气,说“团长,我词儿都背下来了。”袁阔成却略有不快地用慢悠悠的语气说:“那也不要说话。”袁阔成注重言传身教,要求别人必先约束自己。每次开场前,他都以身作则地拿着一个茶杯,静静地坐在角落里,默默待场。
后来,在演艺活动中,两人常有碰面,袁阔成对方青卓说:“现在,你的戏演得不错。记住,我的筐里没有烂杏。”
方青卓总结说,她跟袁阔成学评书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学习艺德的经历却很长。
汪文华为送“见面礼”
千里迢迢背大米
1976年的某天,袁阔成突然被一通电话叫到了市委宣传部。一位处长告诉他,有位解放军战士来找他学习评书。袁阔成一听笑了:“这怎么可以啊,应该是我向解放军同志学习啊。”话音未落,对面椅子上站起一位英姿飒爽的解放军女战士,她身材高挑,容貌俊秀,给袁阔成敬了个军礼,并用清脆的嗓音问了句:“袁老师好!”袁阔成一问才知道,这位女战士是武汉军区文工团的,名叫汪文华,也就是那位后来家喻户晓的央视《曲苑杂坛》栏目的制片人、主持人。
当时,身在部队文工团的汪文华为部队官兵演出时,曾表演过快板、诗朗诵等节目。在参加全国基层文艺汇演时,她有幸现场领略了袁阔成的评书艺术魅力,那一刻,她动了学说评书的念头。可汪文华跟袁阔成不相识,如何能跟袁阔成学艺呢?胆大的汪文华冒昧地给袁阔成写信,述说了想学习评书的想法,还说哪怕只学一段也行。没想到信寄出去两周后,袁阔成回信了,说:“你来吧。”
由于部队文工团的领导不准假,倔强的汪文华就利用休探亲假的机会,独自从武汉一路转车来到了陌生的营口。初次见面学艺,讲究礼数的汪文华给袁阔成带了一条武汉出产的“永光”牌香烟。可转头一想觉得礼物有点轻,就在路上又买了10斤大米。初次来东北的她并不知道,营口本就是优质大米的产地。
回到文工团,袁阔成一脸严肃地问:“你想学什么啊?”
“啥都行。”
袁阔成拿给汪文华一段《肖飞买药》的台词让她背。十几分钟的评书段子,汪文华一咬牙仅用了一宿就背熟了。
“你背得还挺快!”袁阔成挺意外,“你说一遍我听听。”
于是,汪文华站在那儿,自信满满地把《肖飞买药》说了一遍。
“你说的这是什么啊!”说完,袁阔成起身示范表演了一遍。
汪文华回忆说,那十几分钟,她瞪大眼睛,全神贯注,恨不得把全身精气神都集中起来,生怕遗忘了先生表演中的细节。
表演完一遍,袁阔成扭头走了,丢下一句——“自己练。”
此时的汪文华心里觉得有些憋气。她觉得袁阔成的做法有些不近人情,就简单示范了一遍也不指点表演的诀窍,纵然是过目不忘的天才,也不能在短短十几分钟内就把表演的细节都记得住啊。殊不知,评书艺术的授业,讲究的是对学员悟性的考验,是否能领会表演的“神韵”全在师徒之间长期的耳濡目染和点拨。像汪文华这种想在极短时间内靠模仿来学艺的做法,其勇气虽然值得赞许,却不是评书艺术授业的“正途”。
“好好练,来都来了!”虽然觉得委屈,可不服输的汪文华开始独自一遍遍地练习,边练边回忆袁阔成表演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台词。起初,是对着镜子练,后来觉得没有观众找不到感觉,就拉来锅炉房的大爷当观众,一遍遍地表演……
看着汪文华一遍又一遍在那“磨”,虽然没说一句表扬,袁阔成悄悄叫来了方青卓陪着汪文华练习……
汪文华回到部队后,恰巧第二天部队文工团要给武汉大学的学生演出,汪文华就把评书《肖飞买药》上台说了一回,结果现场轰动,掌声如雷,不得不返场。汪文华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立即写信把这事告诉了袁阔成。
虽然没收汪文华为徒,袁阔成却被她的执着和勤奋劲儿所感动。接下来的岁月里,汪文华陆续跟袁阔成学习了《燕青打擂》等传统评书。袁阔成极少表扬学生,在汪文华的记忆中,袁阔成对她的评价经常是“你说的这是什么玩意。”之类的批评。唯一一次表扬是汪文华参加一次演出,恰巧袁阔成去看了。过了几天,袁阔成见到她时,突然说:“你那天说得不错。嗯,上台穿的那件破西服也挺好看。”
《曲苑杂坛》开播之际,为了发掘到好的曲艺节目,作为制片人的汪文华经常去请教袁阔成,请其做艺术顾问,而袁阔成也是不吝赐教。汪文华说,遇到困难,袁阔成就是她身后最坚实的依靠。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