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1日
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挥拍类运动是很多人日常休闲的选择,既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还有助健脑、改善情绪。但挥拍类运动也有一定风险,易引发多种损伤,须加强防范。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教授苟波表示,挥拍类运动导致的运动损伤很常见,与其庞大的参与人口基数有关。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羽毛球参与人口达2.5亿,参与乒乓球运动一周两次以上、一次一小时以上的人口超8300万,网球人口达1992万。
挥拍类运动常见损伤可分为以下几种。
肩部损伤 如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袖损伤等,往往源于挥拍时反复做抬肩、旋肘等动作,超过关节正常生理范围,且伴随高强度的爆发力和大负荷的运动量。
肘关节损伤“网球肘”发生率较高,主要是频繁做前臂旋后、伸腕等动作,以及过度屈腕发力所致。
手腕挫伤 摔倒后手撑地、挥拍时过度压腕等可导致手腕挫伤。
腰部损伤 主要包括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等,多是腰部过度扭转、快速用力等导致。
膝关节损伤 运动中膝关节常需在半屈曲位(关节不完全屈曲也不完全伸展的状态)完成扭转,此体位下的膝关节稳定性差,容易受伤。
下肢损伤 在起跳、落地、急停、急转时,因地面不平、肌肉力量不足、动作失误、注意力不集中等,引起跟腱断裂、小腿三头肌撕裂、踝关节扭伤等。
苟波建议,挥拍运动爱好者可做好以下防护。
选对场地与装备 最好在有龙骨地板或塑胶场地上运动,避免水泥、瓷砖等硬地,减少关节劳损。同时,根据自身技术、打法、能力挑选适合的装备,关注球拍的重量、挥重、平衡点、线的磅数等,可辅助使用护膝、护踝等护具。
做好热身与拉伸 冬天气温较低,会影响韧带和关节的柔韧性,热身不充分易造成肌肉、肌腱拉伤。因此,运动前要先进行热身,常采用慢跑、操类运动进行神经肌肉动态激活;运动后,可采用按摩或静态拉伸放松,消除疲劳,促进恢复。针对肌肉承受较大负荷的部位,如大腿、小腿、手臂等,拉伸到最大幅度时保持20—30秒,重复2—3次。
掌握正确技术动作 研究显示,技术动作不合理导致的损伤占1/3以上,是首位运动伤害原因。每项运动、每个动作都有不同要求,建议开始运动前请专业教练进行规范指导,或通过视频学习正规动作要领,再做锻炼。
适量锻炼,增强体能 身体疲劳会导致技术动作变形,引起多种急性损伤。建议一周运动3—5次,每次时长控制在45—60分钟,以身体可承受、运动次日感觉精力充沛、无疲劳感为宜。重点增强核心、肩部、手臂和腿部肌肉的锻炼,评估并加强自身“弱点”环节,提升运动能力。
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