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舱里的“心跳课堂”

2025年04月08日

“戴上VR头盔,眼前瞬间天旋地转,课桌剧烈摇晃,天花板碎片簌簌坠落……”4月1日上午,营口应急科普馆的地震体验舱内,西市区实验小学的学生们正紧紧攥住扶手,在4.5级震感的晃动中,上了一堂“关爱地球 防灾自救”科学课。这场由虚拟与现实交织的特殊体验,拉开了西市区实验小学科学教育合作共建签约仪式的帷幕。

营口市科普研学实践中心、营口应急科普馆、营口职业技术学院青少年儿童心理体验馆、西市区科学技术协会、西市区教育局、西市区实验小学共同签署战略协议,200余名师生作为体验者通过VR技术,不仅能感受地震不同阶段的震感变化,还能在虚拟废墟中学习止血包扎、SOS信号发送等生存技能;心理体验馆的应激反应测试,则用科技手段丈量着学生们面对灾害的心理韧性。“当震动停止时,我的手心全是汗,但记住了‘黄金三角区’的位置。”一名学生的体验笔记里记录着。这种沉浸式教育,将传统防灾演练升级为五感联动的生命教育。科普志愿者聂殿君还为学生们普及地震防灾相关科普知识,并指导学生们参观营口应急科普馆。

“通过虚实结合的灾难模拟,学生们对逃生知识的记忆留存率提升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生命,学习应急防震减灾的相关知识,掌握逃生技能。”周明涛校长表示,将营口应急科普馆转化为动态育人空间,正突破传统课堂边界,让防灾教育与科技创新实现有机融合。

本报记者 佟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