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载守邻 暖若春阳

2025年04月14日

吴运芬照顾骆某吃饭。

吴运芬在给骆某理发。

本报记者 赵颖

在站前区八田地街道富强社区,流传着一段温暖人心的邻里佳话。63岁的吴运芬,用长达8年的默默付出,悉心照顾着独居患有精神疾病的69岁邻居骆某。这份超越血缘的关爱,如同一束暖阳,照亮了骆某的生活,也温暖了整个社区。

4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富强社区见到了吴运芬。面对采访,她显得格外谦逊与平静。当谈及她那些令人钦佩的助人之举时,她只是微微地笑了笑,眼神中流露出的真诚,质朴而纯粹。她缓缓说道:“我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这没什么特别值得说道的,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事儿。”

据了解,吴运芬与骆某住在同一个单元楼里。当她看到骆某形单影只的生活状态时,内心被深深触动。她会格外留意、关注骆某的日常起居。疫情期间,多日不见骆某出来散步,吴运芬会敲门约她出门遛弯。当得知骆某病倒了,吴运芬立即去给她买药。疫情期间,骆某因病没有胃口,只想吃水果。即使水果价格再贵,吴运芬也会将水果送到她床前。

每逢年节,当家家户户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吴运芬在准备自家美食时,总会为骆某留出一份。除夕夜,吴运芬会先把新出锅的饺子给骆某送去品尝。那份饺子,不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承载着吴运芬的关怀与祝福。

平日里,吴运芬隔三差五地来到骆某家中帮助其收拾屋子,擦拭灰尘、整理杂物,做得一丝不苟。在她的打理下,原本凌乱的屋子变得清新整洁。每月,吴运芬还会细心地带着骆某去洗澡,让她能保持清爽舒适。

然而,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骆某并非易事。吴运芬回忆,有一次,骆某不慎将胳膊摔伤,“我见她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心里一紧,来不及多想,赶紧带她去医院检查。”在医院里,吴运芬忙前忙后,挂号、看诊、缴费,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无私的帮助让骆某对吴运芬越来越依赖。在她眼中,只有吴运芬是她的“亲人”。

因为患病,骆某性格变得胆小怯懦,对外界充满警惕。哪怕是亲属来敲门,她都不会轻易应答。有时社区干部带着关怀前来探望,也得吴运芬去敲门,她才肯打开那扇紧闭的心门。

有邻居提醒吴运芬,长期无偿照顾这样的病人,万一出点意外可能会惹上麻烦。面对他人的担忧,吴运芬淡然一笑,“她一个人,没人关心,实在可怜。大家都是邻居,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

8年的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吴运芬始终坚守在这份邻里情谊中。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关爱、什么是善良。富强社区的负责人说,“吴运芬与骆某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人故事,如春日暖阳温暖人心。吴运芬的善举,为社区干部减轻了工作担子。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那就是不计回报地帮助他人。她的故事,如同一面旗帜,在社区中飘扬,感染着每一个人,让大家明白,邻里之间的关爱,可以如此深沉、如此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