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5日
通讯员 鲍 杰 本报记者 孙文茹 文/摄
4月11日21时许,华灯璀璨。营口市中心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医护人员脚步匆匆,为即将转运的患者忙前忙后,神色间满是关切。该科室需要将11名患者转运至13日开始试运行的肿瘤诊治中心(北院区)。医护人员以专业、严谨的态度,为患者开辟出一条安全、平稳通往“新家”的通道。
多个科室联合搬迁
全面护航“无缝转院”
市中心医院南院区住院部楼前,专用转运通道已做好规划,7辆120救护车组成的转运车队严阵以待,每辆救护车均配备专科医生、护士及专业急救设备。医院提前成立搬迁指挥部,制定详细应急预案,各科室护理团队进行了多次转运演练,严格遵循“危重患者优先 设备同步转移 信息系统无缝对接”三原则,采用“一对一”全程护航模式,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治疗无间隙。
20时40分,介入、血管外科南院区病区护士长张舒迪走进病房,根据每名患者的实际情况,再次嘱咐转运注意事项。
患者石大爷今年73岁,4月10日在南院区接受了下肢动脉闭塞介入手术,还不能下地行走,且需时刻监测生命体征指标。经科室研究决定,转运当天用120救护车将其转入北院区,继续接受康复治疗。
20时50分,护士金月来到石大爷所在病房,帮助其做“搬家”前的最后准备。21时10分,石大爷乘上救护车,前往北院区。整个过程中,介入、血管外科主任朱杰一直守护在他身边。10分钟后,石大爷安全顺利抵达北院区介入、血管外科415病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正常。躺在病床上的石大爷说:“医院对我的治疗很及时。这次是我第一次来医院就诊,正好遇到要搬到新院区这件事情。医护人员提前沟通,对我们患者照顾得非常好,服务很到位。”
张舒迪告诉记者:“在保证南院区患者安全治疗的前提下,我们对北院区的物品、药品及耗材做了充足准备,今天成功将科室的11名患者转移到北院区。”
22时30分,朱杰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在北院区开始查房。他们仔细询问每名患者的情况,叮嘱患者按时服药、早些休息。结束时,已接近23时。
据悉,市中心医院实施科室搬迁工作中,肾病科、血液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等科室的患者,均实现平稳、有序、安全转院。当天,40余名住院患者及百余名医护人员全部入驻北院区。南北两院区间开通专线接送车辆,医院同步更新就医导航,切实保障患者就诊连续性。此次搬迁,既是对该院应急能力的全面检验,更为肿瘤诊治中心(北院区)的启用打下坚实基础。
开诊首日运行有序
暖心服务开启新篇
4月13日,北院区开始试运行,标志着市中心医院在肿瘤诊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它的启用,不仅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更为患者带来全新的就医体验。
13日8时,记者来到北院区。候诊大厅宽敞明亮,采光充足,为患者提供了舒适的就医环境。院区内,就诊秩序有条不紊,初诊、复诊患者接连前来。
与南院区相比,北院区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科室设置更加清晰。病区走廊明亮宽敞,病房温馨舒适,每个病房均设有独立卫生间、收纳柜、中央空调等,呼叫系统、灯光系统等都进行了升级,让住院患者既有像家一样的舒适感受,也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医疗服务。各科室门诊的条件都有显著改善。
在候诊区,记者遇见门诊部主任王涛。他告诉记者:“今天,我们5个科室9个诊室的7名医生全部出诊,从开诊到现在,一个半小时共接诊200余名患者。”
据悉,北院区智能化医疗设备的应用,缩减了患者等候时长,提升了诊疗效率。在导诊人员引导下,患者从挂号、问诊到检查,实现全程无缝衔接,数字化与人性化交融的服务模式,让高效流畅的诊疗流程切实为群众带来便捷、舒心的就医体验。
采访期间,记者还目睹了候诊大厅导诊台处上演的一幕暖心画面:导诊员单晓雪发现,一名患者填写信息卡后,不慎将一个黄色钱包遗落在填写区。她迅速捡起钱包,第一时间转交给医院安保人员,用行动诠释了医院的暖心服务。
市中心医院肿瘤诊治中心(北院区)的启用,不仅是硬件设施的全面升级,更是医疗服务理念的深度革新,标志着市中心医院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就医体验方面,迈出了坚实且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