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3日
生产一线,是解决问题的好去处。
本报记者 仲属宁
今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4年度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营口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赫然在列。回忆从营口市工信局局长韩德帅手中接过“国家级绿色工厂”牌匾那一刻,企业负责人刘建难掩激动:“三次申报,三次蜕变。没有政府部门的全程护航,我们就拿不到今天这份国家级荣誉!”
时针回拨至2022年,初次申报的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因能源管理体系不完善、环境排放数据颗粒度不足等“硬伤”,遗憾落选。2023年二次冲刺,企业虽在基础设施改造上投入近千万元,却因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认证缺失,再次铩羽。面对企业第三次申报的迫切需求,市工信局主要领导带领专班多次深入企业,开启了一场“靶向攻坚”的绿色突围行动。
“既要当‘店小二’,更要当‘总工程师’!”韩德帅在专项推进会上定下基调。他协调7个市直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建立“日调度、周会商、月小结”机制,针对申报体系中的6大类25项指标,邀请认证部门专家驻企诊断,逐项绘制“问题树”“路径图”。
攻坚关键阶段,碳足迹认证成为最大瓶颈。在市工信局的指导下,专家团队连续3天深入生产车间,从原料采购到工艺优化,从仓储物流到废弃物处理,建立全流程碳排放监测模型。通过引入AI能耗优化系统,使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2%;联合市质检院开发定制化碳核算工具包,将认证周期压缩60%。最终形成的108页认证报告,被评审专家誉为“教科书级范本”。
韩德帅表示,指导企业将绿色工厂建设与智能改造深度融合,不仅满足评审要求,更实现年节约运营成本超800万元。这种“申报过程即提升过程”的理念,让企业真正尝到甜头,印证了“政企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巨大能量。市工信局正在将“康辉模式”标准化,开发绿色制造“数字导航平台”,实现指标在线诊断、问题实时预警。今年该局将持续打造新一批绿色工厂,让营口制造业的绿色底色更亮、低碳成色更足!
“政府专班帮我们算清了‘三本账’——环保账发现19个节能点,经济账测算出3000万元预期收益,发展账打开了新能源赛道的大门。”刘建感慨道。如今,凭借这块“金字招牌”,企业预计2025年产值将突破55亿元。
这场历时三年的“绿色突围战”,不仅让一家企业实现质的飞跃,更彰显出营口市以决战之年夺全胜为契机,打造“四优”工业生态的坚定决心。韩德帅说:“服务企业没有终点。我们要让更多‘营口制造’贴上绿色标签,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逐绿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