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当传统工艺与现代工业相遇,当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培育着无数能工巧匠,托起大国崛起的坚实底座。

梓匠轮舆练绝活 双手托举强国梦

——营口技师学院访百企助振兴见实效

2025年04月27日

焊接技术实操前的理论辅导。

中医专业深受学生们喜爱。

老师指导学生在电脑上完成模拟操作。

毕业生沈磊已经成为企业的技术中坚力量。

本报记者 仲属宁 文/摄

三月春风暖。营口技师学院亮出了“百企大走访、服务展担当”的日程表,学院师生以有温度的脚步,标注全市数百家企业的坐标。营口技师学院院长卜晓鸣说:“春寒料峭访百企,是我们敞开大门办学的新举措,点对点做好技能人才培育、输出,才能把中职教育的使命完成得更精彩。以‘ 大人才观 ’为指引,为营口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更优质的人才保障,赋能决战之年夺全胜,是学院高质量办学的新方向。”

聚焦“需求定合作”

学院如何培养适用型技能人才?近期,营口技师学院师生用两个月时间开展调研和实践活动。从营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研究服务民营经济举措的会议室到“新八级工制度”的启动会场;从工业的智能制造车间到服务业的医院、幼儿园;从各行业主管部门到大石桥市、鲅鱼圈区、老边区等地,他们以脚步丈量几千公里的“服务半径”。这不是普通的调研走访,而是一场深度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扎实服务各类企业,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的担当之行。

今年开学以来,营口技师学院积极发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作用,开展访百企促发展助振兴服务活动,重点走访我市47户省重点监测企业、777户规上企业、464户限上批零企业,为打好打赢营口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之年夺全胜贡献力量。

学院师生访百企活动,实地了解了企业发展需求,并以此指导学院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促进了校企共同招生招工、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开发、共组师资队伍、共创培养模式、共建实习基地、共搭管理平台、共评培养质量,形成了“人才共有、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制度,实现企业得人才、职工与学生得技能、学院得发展的多赢目标。

早在2024年,营口技师学院就牵头成立了营口市技工教育联盟,首批入盟企业19家。今年第一季度,通过申请入盟的优秀企业已达35家。学院依托联盟平台,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营口金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石钢京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全新合作关系。充分整合全市技工教育资源,创新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共同打造技工教育品牌,实现技工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和全面融合,推动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布局优化、服务高效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重点搭建了招生就业对接平台、教育教学革新平台、学生发展成长平台、师资优化培养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职业培训提升平台、评价竞赛需求平台这“七个平台”。

卜晓鸣说:“本次访百企活动,学院进一步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技术创新需要和人才培养需求,以‘深、广、需、准、实、急’六维度推进校企合作新模式,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让学校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的人才输送基地。”

聚焦“产业定专业”

穿着厚重的工服,戴着防护到肩头的长手套,专注地盯着老师的动作,细心听取每一个焊接重点环节的技术要点,这是营口技师学院23级学生刘有权在实训课上的一个特写。

近期以来,营口技师学院坚持战略导向、市场导向、就业导向,根据社会经济和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在加强优势传统专业建设的同时,优先开设一批本地急需紧缺专业。建立“产业需求—技能缺口—专业调整”的闭环系统,通过产业政策导向、区域经济特色、企业用工数据、技能人才缺口报告等,构建动态监测体系。今年一季度,学院申请新增钢材轧制与表面处理、钢铁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美容美发(美容)、烹饪(中西式面点)等5个专业,优化调整3D打印技术应用、会计2个专业。对就业率连续2年低于85%的专业进行预警。

把课堂搬到实训室、实习工厂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将实践性教学课时比例提高到60%以上,创新教材开发,编写紧贴市场、紧贴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校本教材。近期以来,营口技师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计。推动课程体系重构,积极推进工学一体,以教育链推动产业链发展。

此外,学院还举办订单班、定向班,将企业的文化、管理、规章制度、设备工艺流程等纳入教学内容。开展协同创新、联合攻关,组织优秀骨干教师、技能大师参与企业的科研、技改活动,推动教学成果、创新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采用“模块化+项目制”教学模式,如在人工智能课程中,将课程分解为数据标注、算法设计、系统集成等能力单元。

聚焦“紧缺育人才”

根据企业需求,营口技师学院与营口热电集团等全市重点企业形成紧密战略合作,以紧缺技工为切入点,确定开设了51个工种培训班,为企业培训2346人次。通过走访,积极推进“岗位需求+ 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为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赋能,助力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自下而上摸清行业企业用工需求、劳动者培训意愿,形成动态调整的培训项目,充分考虑各类企业技能岗位用工数量等,与企业制定“一企一策”的个性化培训方案。

营口技师学院作为省人社厅批准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积极构建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相衔接、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相适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评价结果有机衔接。

学院积极承办并带动行业企业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近三年来,110名师生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拓展技能人才评价选拔渠道。近日,学院正积极备战营口市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推动技能水平提升,加速培养技能人才。

聚焦“质量促就业”

毕业多年的学生还能回到营口技师学院的“舒心就业”服务站,找到满意的工作。近期以来,营口技师学院聚焦营口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以服务高质量就业为核心,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覆盖“招生—培养—就业—创业”全链条的“舒心就业”服务站,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创新,助力地方产业升级和技能人才振兴。

“舒心就业”服务站服务对象包括:在校学生、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升学后有回营意愿学生、我市其他中职院校有就业需求的学生等。建设集“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技能提升、创业孵化、权益维护”于一体的综合性就业服务平台,形成“一站式”服务体系,努力实现高就业率、高质量就业、高技能水平就业“三高”的就业目标,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

聚焦“裂变做服务”

2020年以来,营口技师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建设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培育、引导和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基地以培育创业主体为目标,以完善创业服务为重点,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为主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规范管理、突出绩效”的原则,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

据介绍,营口技师学院创业孵化基地运营至今,着力构建“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四创联动的支持体系,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面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分型分类提供创业支持保障,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培育发展更多创业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创业主体,聚焦小微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引导和服务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孵化和培育高质量小微企业群体,推动“双创”服务提质升级。截至目前,累计入孵创业实体262户,成功孵化毕业161户,带动就业1096人次,开展创业活动107 场次,提供创业岗位2500余个。入孵创业实体总体成功率达到85%以上,入孵实体协议到期出园率达100%。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软件企业1家、雏鹰企业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孵化对象获得国家专利1项、商标2项、软件产品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5项。

营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孙学刚说:“我们要在‘技术大拿’的简历中看到更多的营口元素,让营口的中职教育为技术工人的成长之路奠基,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校园,实训车间里已响起机器的轰鸣声;当夜幕降临,实验室里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营口技师学院开展的技工教育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梦想的孵化。它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标,用双手创造价值,用技艺成就未来。倏忽一甲子,拥有60多年发展历史的营口技师学院,以培育各行业的技术大拿为己任,在新征程中,书写着属于每一个时代的技能传奇。

图片说明:

①美发专业实用性强,学生就业率高。

②钳工技术的提高需要持久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