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八级工”制度,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技术水平、岗位职责和收入待遇,在当时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老八级工”逐渐被简化为初、中、高三级,后来又增加技师、高级技师,形成“五级”技能等级评价体系。 2022年4月,人社部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明确提出在原有的 “五级”技能等级基础上,往下补设学徒工,往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延伸和发展为“新八级工”制度,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职业技能等级序列。 今年4月1日,我市启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随之,我市实施“新八级工”制度后的首位特级技师诞生——

给电机“听诊把脉”的“技术大拿”

——记我市首位特级技师王培忠

2025年04月30日

现场指挥,王培忠显得从容不迫。

对待每一项工作,王培忠细致入微。

电机的每一个部件都装在王培忠心里。

说起专业技术,王培忠显得神采奕奕。

本报记者 仲属宁 杨 迪 李 燃 文/摄

红彤彤的钢锭在辊道上前行,辊道两侧,500多台辊道电机轰鸣运转。在石钢京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轧钢车间里,特级技师王培忠从容指导身边的技术人员记录哪台电机需要检修、更换,哪台电机轴承出了小问题……记者被他通过听力就能给电机“看病”的能力所震惊,一旁的工作人员见惯不怪地说:“这算什么,王工手指一触到电机,就能测出电机的温度,知道它是不是带病工作!”

王培忠被这些技术工人尊称为“王工”。他是石钢京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里技术工人的榜样,工人们亲切又自豪地说他是“技术大拿”。

成长之梦

1968年,王培忠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工人之家。17岁高中毕业后,来到当地的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煤气分厂,当了一名电工。

刚入职那会儿,王培忠对什么都好奇,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和所在的岗位也比较满意,“如果只是当一名普通的电工,需要学习的内容并不多。但是,随着工作任务的增加,我发觉仅仅学好手头的技术还远远不够,就常常观察身边的‘大本事’,也常常被震撼、被感动、被教育。”

王培忠说,当年他还是学徒工时,就亲眼看到过一位老师傅的技术操作,“厂里有一位叫韩景山的‘老八级工’,手里有绝活儿,他干完的活儿完美得无可挑剔,没有任何一个钳工技术能手能超越他,很多数值标准是现代科技设备都无法实现的程度。后来,这位老师傅年龄大了,眼睛看不清了,厂领导请他来处理技术难题,他仅靠手摸就完成操作,技术上依然实现了精准和完美,实在太牛了!打那时起,他就成了我的榜样。”

有了奋斗目标,王培忠干活更勤奋也更踏实。40年前,工厂车间自动化程度普遍不高,运输工具和小型电机都需要人抬,王培忠总是抢着干脏活、累活。久而久之,很多有绝活的老师傅都很看重他。一位老师傅的话让王培忠时至今日仍记忆深刻:“如果你想干到五级电工,你还得具备三级钳工的技能。”从此,王培忠又开始学习钳工等和电工技术相关的技能。

“打扁铲”是学习钳工技术的一个关键环节,王培忠一头扎进练习中,手磨出泡又结成了痂,结痂掉了又磨出新的血泡……直到手掌上磨出厚厚的老茧,王培忠终于具备了钳工的技能。

“学了钳工技术,对我开展电工工作帮助太大了,不仅在安装电器设备时大大节省了时间,而且因为手上的功夫到位,还提高了工作质量和综合水平。”王培忠深有感触地说。

王培忠在工作中找到方向,也树立起远大的目标。从1985年至1999年,他先后取得了冶金电气专业的专科学历和企业管理专业的本科学历。成为一名“八级工”,是他不懈追求的梦。

技能突破

在技术攻坚和技能突破的道路上,王培忠写满了感人的故事;面对急难险重的事故,王培忠总是冲在最前面,不顾个人安危解决技术难题。

1986年,在工厂煤气改造工程中,由于电路故障,导致输煤系统停工。厂里一面安排王培忠等技术工人抢修电路,一面调派工人肩挑手提人工运煤。为了用最短时间排除故障,王培忠提出了解决办法,但是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厂长白晋发同意了他的建议,并站在离他最近的地方,亲眼看着他处理问题……在众人的欢呼声里,王培忠实现了自己第一次的技术突破。“当年,厂里奖励我一个电熨斗,现在还留着呢!”

遇到啃不下的硬骨头,王培忠更显现出他的执着和专注,显现出一位平凡的技术工人非同凡响的一面。

2008年来到营口工作后,王培忠和普通技术工人一起吃住在建设一线,风里来雨里去,为项目建设快速上马争取了时间。一次技术攻关中,王培忠遇到变压器出现故障的难题。以往出现这类问题,都由设备生产厂家的专业人员前来维修更换,很多人习以为常,王培忠却吃不下、睡不好,“虽然一出故障,设备厂家就能按时派人更换或维修,但总是这样,会严重影响生产进度的。”

性痴者志凝。带着问题,王培忠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一天,路过一个库房时,王培忠被脚下的一个法兰绊了一个趔趄,他下意识地捡起法兰,把它放到高处的一摞法兰之中,那一摞法兰上悬挂的标签让他眼睛一亮:“这不和变压器上的高压线圈一样吗?那个标签就是电压输出的导线……”灵感瞬间爆发的王培忠立刻回到办公室,画出新的线路图。经汇报得到领导首肯后,他连夜进行了相关电路改造并一举成功。

类似的攻关故事还有很多。“关键事件优秀奋斗者”的称号,正是他技能进阶的最好诠释。

身份切换

如果说,成为“技术大拿”是王培忠的追求,那么,从不曾离开过的生产一线,就是他逐梦的舞台。

入职后,王培忠先后在煤气分厂担任班长、段长、主任工程师、设备主管等职务。2008年,王培忠加入中冶京诚(营口)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担任能源动力厂工程师。

在生产建设一线,王培忠既是指挥员,又是技术指导,有时还要上手处理技术难题,身份在不停切换。

“是工作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把我一步步推到了指挥调度岗位上;是自身价值与使命的召唤,让我更专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2020年4月,王培忠担任石钢京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设备运行中心四级专家兼运行管理科长。

王培忠说:“如果说,技术工人和知识分子有一道分水岭,于我个人而言,四级专家的称谓,标志着我身份的转变。”

传承奉献

来到石钢京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后,王培忠带过多少徒弟,他自己也记不清楚。

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王培忠不仅是我们企业的香饽饽、金刚钻,还是众多技术工人的好榜样。他带过很多徒弟,如今都是公司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

王培忠带徒弟很严格。一次深夜,企业的一条生产线出现了故障,在场的王培忠立刻要求徒弟许智到达现场。“师傅在现场,我去不去关系不大吧,而且我也不太懂。”听到徒弟的回答,王培忠黑着脸说:“干设备的,时间就不是你的了,能不能解决突发故障是你的水平问题,来不来是你的态度问题。”许智当即打车从家里赶到现场,认认真真地学了起来。

在王培忠的严格带领下,徒弟们都迅速成长起来。他们把对师傅的感激,化为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作动力。

王培忠从事电气设备维护和运行管理30多年来,圆满完成了公司220KV变电站攻关难题、高压系统不停电倒闸操作等项目攻关,为公司节约设备运行及其他费用7000余万元。

在王培忠的办公桌上,总是放着一块面包和一小盒牛奶。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常常错过吃饭时间;在他不经意间打开的卷柜里,码放着一大摞荣誉证书,默默讲述着一名技术工人的人生逆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