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传乡情 青春绽华彩

2025年05月20日

近日,营口市第七中学开展“家书情·系故乡”实践项目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以家书形式向亲友介绍家乡。学生们在探寻家乡文化的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用青春视角记录家乡变迁。

探寻家乡文化根脉

学生们利用节假日时间走进大街小巷,化身“家乡文化代言人”,探访名胜古迹,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文字记录乡情。八年级蔡雨轩同学在给老师的信中写道:“营口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更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港城。”他从金牛山古人类遗址的厚重历史,谈到大辽河沿岸的生态风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的自豪。

“五一”期间,许多学生深入营口历史文化地标。有的走进西炮台遗址陈列馆,触摸海防工程的沧桑砖石;有的踏入营口市博物馆,在丰富馆藏中追溯港口城市的百年变迁;有的探访营口市雷锋文化博物馆,感悟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九年级一名学生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站在瞭望台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这里的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令人沉思的故事。”

以青春笔触代言家乡

“以前写作文总感觉是在完成任务,但这次给表哥写信,我是真的想让他看看家乡的变化。”七年级一名学生在信中热情推荐了营口辽河老街并附上自己拍摄的照片,邀请远在外地亲人回乡游览。

许多家长反馈,通过这次活动,孩子对家乡有了更深的认同感。一名家长感慨:“孩子写信时查阅了很多资料,还主动带我们重游了辽河老街,这种学习方式比课堂更生动。”

实践育人培育家国情怀

市第七中学校长王洋表示,此次活动将语文写作、历史探究、社会实践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是学校推进“五育并举”的创新尝试。“我们希望通过‘家书+文旅’的模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既能提升综合素质,又能增强文化自信。”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此类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家乡,让教育真正扎根于生活土壤。正如一名学生在信中所写:“这座城市的故事,将由我们这一代人继续书写。”

本报记者 佟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