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诗桐 小说作品

木乃伊男孩(外一篇)

2025年05月20日

“拇指向外,手握空心拳,像我这样,放在腰部。这就是我们今天练习蒙古族舞硬肩要做的准备动作。”

付小亮每天清早都会到家附近的松江公园里录制舞蹈教学短视频。他要尽早去,以那棵两百多年的古榆树作为背景,把视频录完。事实证明,效果不错,有几条视频点赞量超过了一万。哪承想只是昙花一现,因为近半年来,他拍的视频,有的连一百个赞都没有。

起初付小亮只是觉得,在这样一棵沧桑的树下起舞,每一个转身都更有生命力,并配合编辑软件里的落雪、落叶特效,意境悠远,很符合他的审美意味。可这片领地,早已被主播们圈住了。有来讲古榆树故事的旅游博主,也有介绍产品的美妆博主,还有引吭高歌的歌唱博主。付小亮必须在早上七点之前拍摄完毕,才不会被打扰到。

母亲郭艳琴在离家一小时车程的商场里做保洁,凌晨五点就要起床。她会将早饭和午饭一起做好,如此,便解决了母子俩的两顿饭。一室半的房子里,厨房与付小亮的小卧室只一墙之隔。早上,叮叮咣咣的做饭声,他听得一清二楚,于是索性也起床,去松江公园抢占先机,录制视频。

付小亮的视频分两个部分,一个是教学系列,用分解动作演示各种民族舞蹈的基本步。另一个系列,是完整舞蹈作品的展示。那天,他正在录制新编排的傣族舞。有一个手部动作要求掌心向外,两手手腕相对,双手举至胸前,并保持三道弯的基础上,马上再高举双臂至耳朵的两侧。一曲跳罢,他回看视频,觉得动作不够干脆利落。他反复跳了五六次,还是不满意。看到其他主播开始从四面八方赶来,他越是着急,动作越显僵硬,以至于一遍不如一遍。

“今天我们来继续讲这棵古榆树的故事,想听的家人们,可以先点个关注,要不很可能听不到结尾哦。”

“一百块不要!八十九不要!今天,六十九包邮到家,还赠送运费险,上链接!”

各种嘈杂的声音,从周围传来。每天的这个时候,他已经收拾完东西准备回家了。偶尔他会和一个歌唱主播碰面,但也就是三五分钟的时间。此刻,这位主播已经来了二十分钟,付小亮仍占据着最中心的位置。

“我说你还有完没完,要跳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事?”有主播大声质问付小亮。

付小亮不予理会,继续跳着。

“挺大个小伙子,跳这么娘的动作,真是不害臊。”

喘着粗气,汗如雨下,可他还是不想放弃。踢腿、抬手,一个跳跃,转过身来发现,手机支架竟被移走了,是另一个歌唱博主干的,他正挑衅地看着付小亮。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驱赶付小亮了。这一次,付小亮不想再忍了。

他们是被一个外地人给拉开的。

“让你见笑了。”付小亮尴尬地朝外地人笑了笑。

“你们就因为争场地而动手?不至于吧!”外地人有些人不理解。

付小亮平时并不是个喜欢倾诉的人,也许是最近的生活实在太过烦闷,又可能是在刚才的刺激下,情绪失控,便滔滔不绝地跟外地人讲了前因后果。

原来,外地人也是个短视频博主,讲起做自媒体的甘苦经历,俩人竟越聊越投缘,还互相关注了对方。

几天后,付小亮还是照往常时间来到了松江公园,只是他不再选择以古榆树作为背景。这次藏族舞蹈的教学视频,录得很顺畅。临走时,其他主播都还没有来。

正当他收摊时,好友发来一条信息,是一个短视频链接。打开来看,竟然发现视频的开始是他和歌唱博主打架的场面,点赞量已经超过了十万。紧接着,是现场解说,正是那天与他相谈甚欢的那位。他把付小亮的故事,添油加醋讲了一遍。视频标题叫做“木乃伊男孩”,画外音的意思是付小亮虽已成年却还依赖家长养活。

付小亮从小学习民族舞,立志成为舞蹈家,高考没能如愿考入北京舞蹈学院。从江市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后,在一家艺术辅导机构当过两年舞蹈老师。他发现这与他的艺术梦想相差太远,他渴望着舞台,更希望借助于自媒体收获关注,争取机会。他马上就要三十岁了,的确还在靠母亲接济。

看着手机里的视频,刹那间,付小亮竟有些恍惚,“木乃伊男孩”,说的竟是自己?视频的导向,没有放在他的动作如何优美上,而是突出了他是个靠家里养活的舞蹈生。他给博主发了私信,质问他为何要这样编造故事。不一会儿,对方就回复了:“小亮,你该感谢我,像你那样做视频,跳得再完美,也火不了啊。”

曾点赞过万的那几条视频,评论里都在赞美他不流俗,坚持艺术标准,这是付小亮录视频的动力。他不愿意为了吸引流量卖惨,甚至编造故事。他在街上晃荡了一天,而那条视频点赞量超过了百万,博主还特意提醒了他,这让他的粉丝量在一天之内,涨了一万多,私信内容更是五花八门。

黄昏时分,城市的楼宇在红色的夕阳中,像是童年玩过的积木,他偶遇了童年正在练基本功的自己,正发誓要登上全国最大的舞台。

“您好,我是未来之星传媒公司的宣传总监,我们看过了您的视频,想问您是否有兴趣与我们签约,我们将帮您打造全新人设。”

手机铃响,把他拽回了现实。这好像正是他期待已久的那个机会,可他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答复。

东北以北

过完寒假,晓芹就不打算再去学校了。

初三下半年,除了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的同学外,永胜村的这三个学生都不再去上学了。她家里没有地,主要收入来源是父亲打工的工钱。前两年攒下点本钱开了个小卖铺,由晓芹的姥姥看管。村子里一共没几户人家,一个月也挣不了多少钱。

晓芹看网上很多人当网红带货挣了钱,也学着她们做起了美妆博主,她只有不到两百个粉丝,小卖铺里仅有的几个杂牌化妆品和母亲用过的眉笔、口红便是她全部的展示品,父亲淘汰的手机和表姐送她的自拍杆是她的全部设备。

王路来买酱油时,晓芹刚把手机架上,准备介绍她新学的画眉方法,便把姥姥喊了出来。

“孩子是哪家的?咋从来没见过。”

“我爷爷叫王朝。”

“有十多年没回来过吧,你两三岁时我还抱过你呢。”

“酱油多少钱?”

“四块五。可真有年头没见了,你妈咋样?”

“挺好的。”扫完付款码,拿了酱油,王路头也不回地走了。

“晓芹,这孩子跟你是一年出生的,那年被他妈带回山东老家了,这应该是第一次回来。”

“姥,你等我录完这个视频再说。”

“天天摆弄没用的,就不能好好学习,也算我对你爸妈有个交代。”

“等我成了网红,能接广告了,我挣钱给你养老,不用他俩。”

“你少气我两回就行了,还能指望你给我养老。”话虽如此,但老太太却是心头一暖。

王路这趟回来,其实是想弄清楚当年母亲为啥要带着自己逃离东北,每次都是话到嘴边,又不知从何问起。无事可做时,只好刷起了手机,他看到“我是晓芹”又更新了,只有八个赞,唯一的留言似乎是她的同学。不过,晓芹的视频给他提了个醒,他可以去问晓芹的姥姥,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你这回要买点儿啥?”

“一包方便面吧。”

“还需要啥?”

王路结完账并没有想要离开的意思。

“我想问问关于我爸妈的事。”

“你那么关心他们干吗?我都快忘记自己有爸妈了。”

“你爸妈也不在一块吗?”

“在一块,只是没跟我在一块,他们长年在山东打工,你不也是从山东来的吗?”

“我想知道我妈妈当年为啥带我离开了。”

“那我帮你叫我姥吧,不知道她能不能跟你说啊。”

“是啊,我也不知道怎么开口。”

晓芹想了下说:“我有办法了。”

“姥姥,你在里屋忙着就行,我就是想问你,上回你说老王家回来那个跟我同岁的男生,他当年为啥被他妈带走了?”

方便面也没拿,王路像丢了魂似的就走了,无论晓芹在后面怎么喊他,他都不回头。到了家,他看到父亲依旧在玩游戏,爷爷又支起炕桌喝起酒来。王路坐在炕沿,也倒了半杯白酒仰脖干了。王朝并不惊讶,他心知肚明孩子这趟回来是为了啥,知道瞒不住,便主动说起了往事。

“那时候,咱家地还没承包出去,农忙时,我都在大田里。一天,我刚掐完苗回来,就发现你妈和你奶吵了起来。”

“我相信我妈不可能偷东西。”王路气愤地说。

“我也是后来才知道是咋回事,现在全说给你听,也是不要我这张老脸了。你妈为了跟你奶处好关系,就寻思教你奶也上上网。谁知,你奶……”王朝抿了口酒,接着说道,“你奶在网上认识一个网友,其实是她小学同学,他俩后来……后来被你妈给撞见了。”

进入三月里,永胜村还是跟冬天没什么两样,只是太阳似乎柔和了一点儿。在这样一个积雪覆盖的小村子里,晓芹想象不到出路会在哪里。她明白自己并不是当网红的料,年后这段时间,一共就涨了十个粉丝。可不做点儿什么,她心里没底。当她再次拿出自拍杆,摆上那几支已经用了一半的口红,准备继续录短视频时,“东北以北”发来了一条私信。

“晓芹你好,我是美肤品牌的工作人员,看了你的视频后,我们想邀请您给我们的产品打广告,请您把收货地址和联系电话发给我,我们会给您邮寄产品。”

晓芹简直不敢相信,她担心会不会是骗子,但想到只留个地址也没什么。一个星期后,晓芹真的收到了美肤产品,她兴奋地抱着姥姥亲了几下。

来不及给姥姥解释什么,她赶紧拿出设备,开始录制。视频发出后,点赞量很快突破了一百,粉丝也涨了二十多个,这让晓芹沉浸在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中。

当晓芹想把这份喜悦分享给王路时,他却是来告别的。

“又涨了一百个粉丝,眼看着就要到一千了。”

王路笑着说:“继续加油,你一定可以的。我要回山东了,你哪一天想找你爸妈,可以联系我。”

“那我们加一下微信吧。”

王路走远后,晓芹的微信有个人请求添加好友,网名也叫“东北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