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映夕阳 “艺”心向党谱华章

——记退休老党员袁国复

2025年06月30日

袁国复在绘制板报。

袁国复表演节目。

本报记者 赵 颖

早晨7点,大石桥市镁都街道振兴社区的宣传黑板前,一位身材清瘦的老人正手持粉笔,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绘制成图文并茂的板报。他笔下的“生活常识”内容短小精悍,引得晨练居民驻足观看——这人便是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袁国复。从大石桥铁路车站的制动员到社区曲艺团的“掌舵人”,他用半个世纪的光阴,在不同岗位上书写着共产党员的赤诚与担当。

1955年出生的袁国复,19岁踏入大石桥市铁路车站,工作岗位从制动员、连接员到调车员,铁轨上的铿锵节奏锤炼了他严谨务实的作风。1992年入党后,他更将“为人民服务”刻进骨子里。自从1995年接任车站运转支部书记之后的13年间,他独创“走进工人门、了解工人情”的工作法,带着笔记本走遍职工宿舍,为困难家庭申请补助、帮青年职工规划职业发展。老职工庞俊武回忆:“袁书记知道我家困难,又缺少劳力,放假期间时常带领工友到家中帮我干活,这份恩情我永生难忘。”

因工作业绩突出,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者标兵,2001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为表扬他的先进事迹,铁路系统曾给袁国复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当镜头对准他时,他却说:“荣誉是党给的‘考题’,答卷要写在群众心坎上。”

2015年,袁国复退休后,将党组织关系转到了镁都街道振兴社区。振兴社区党委书记周游介绍,袁国复现为振兴社区第一党支部书记、社区曲艺团团长、大石桥市铁路小学“五老”宣讲团成员。他见支部内有些年事已高的老党员不便来社区参加活动,就登门去看望他们,并将社区为老党员制作的“送学包”送到家中,让大家足不出户也能了解最新的学习内容。“袁书记每次来看望我,都对我嘘寒问暖,还鼓励我继续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让我心里特别温暖。”老党员高家勤说。

社区居民赵秋营表示,每逢雨雪天,经常看到袁国复背着工具包巡视楼道,疏通下水道的身影;邻里闹矛盾,他会第一时间上门调解。“袁书记的电话比12345还灵!”居民王阿姨笑着说。他的笔记本里,记满了群众诉求,从声控灯报修到晾衣杆设置,件件有回应。周游说:“第一党支部在袁国复带领下因表现突出,去年还被营口市委组织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快板一打响连环,二十大精神来宣传……”2019年1月,袁国复带着12名退休老人成立了振兴社区曲艺团,从借会议室排练到登上大石桥市春晚舞台,4年间团队壮大到40人,累计演出120余场。他自编的三句半《说说咱振兴社区》,将社区近几年的巨大变化通过艺术手法展现出来,反映了广大居民的心声。他讲的“雷锋故事”,大石桥市铁路小学的孩子们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心潮澎湃。

为让曲艺团走得更远,他带着队员跟随大石桥市慈善总会深入当地多家养老机构,将原创情景剧《关爱》表演给院里的老人,大家纷纷表示这剧情太熟悉了,剧中情景就发生在他们身边。他还带领志愿者巡逻队,经常穿梭于街巷排查安全隐患。2021年,袁国复所创建的曲艺团获得大石桥市颁发的“集体表演优秀团队奖”。

如今70岁的袁国复,仍保持着每天晨读党报的习惯。他的书桌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画满了红杠,旁边是新创作的曲艺剧本《情系百姓》。“只要还能动,我就要让歌颂党的曲艺节目传遍社区每个角落。”老人的话语里,透着铁路人特有的硬朗,更有共产党员时刻牢记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