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条寄忠魂

2025年06月30日

张延玲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的枪声撕破夜空。日寇的铁蹄无情践踏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悲壮篇章就此展开。在那风雨如晦、兵荒马乱的岁月里,1938年初我19岁的父亲毅然投身于八路军115师689团,从此踏上全面抗战的浴血征程。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是党引领着无数像父亲一样的热血战士,他们不畏枪林弹雨,无惧生死考验,在战火中摸爬滚打,冲锋陷阵。从1931年到1945年,中华民族历经长达14年的抗战岁月,无数先烈将青春与热血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父亲才惊闻噩耗:因汉奸出卖,在他参加八路军的第二年,爷爷就因儿子投身革命被日寇残忍掳走,当日惨遭杀害。那是刻骨铭心的家仇,不共戴天的民族恨,每个中国人都将其铭记在心,永世不忘!

常言“岁月静好”,可谁又知晓,这静好的背后,是无数先烈用生命与血汗为我们筑起的长城。解放后,父亲与母亲组成家庭。当母亲问起父亲的生辰时,这个自幼丧母的铁血汉子,对生日的概念模糊而遥远,甚至一片空白。回望往昔,父亲想起14年抗战中的十字岭突围战,想起解放战争中的横渡长江解放大西南,想起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一桩桩、一幕幕战斗在父亲脑海里翻涌——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征服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父亲看到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从此站立起来!父亲郑重地告诉母亲,以后我的生日就是7月1日,党的生日就是我的生日。

此后每年的7月1日,母亲都会亲自和面擀面条。全家人欢聚一堂,共享这碗饱含深刻意义的“七一”面条。这碗面条,寄托着父亲对父母的深切思念,承载着他对党的感恩与追随——在父亲心中,党如母亲般温暖。这哪里是一碗普通的面条,分明是父亲对党无限忠诚与热爱的见证,是父亲一生信仰的寄托。

如今父亲离开我们已经60多年,但每逢7月1日,我们依然会煮上一碗面条。这不仅是一碗面条,更是一种纪念,是对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的传承。仿佛父亲从未走远,他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都在这碗面条中浮现。这碗“七一”面条,早已深深铭刻在我心间,成为家族最珍贵的记忆传承。它如一座精神丰碑,激励一代又一代后人传承好红色基因,守护好共同理想,始终牢记使命,在人生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