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4日
本报记者 迟春宇
在文化传承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照亮了民族精神,为地方文化繁荣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在盖州市,以盖州高跷、风筝、皮影戏等为代表的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中破茧重生,成为展现山乡新貌、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文化新引擎。日前,在盖州市榜式堡镇的大集上,盖州市青石岭吉先高跷艺术团的演员们踩着高跷,腾挪跳跃,“罗汉塔”“三角倒立”“燕子踏海”等高难度动作轮番上演,引得村民纷纷叫好。团长王吉先告诉记者,这是他们今年的第16场演出。
早在2008年6月,盖州高跷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今,盖州高跷队伍逐渐壮大,吸引到更多年轻人加入。曾经的“青黄不接”也变成了“老中青结合”。
王吉先回忆,20多年前,在艺术团成立之初,这样火爆的演出场景却十分鲜见。非节庆时段的收入微薄,演员们不得不另谋生计。现实压力导致老艺人逐渐隐退,年轻人望而却步。但凭着满腔热爱,王吉先和他的团队还是坚持了下来。
同样坚持下来,焕发新生机的还有盖州风筝——这项“飞”在空中的艺术瑰宝在匠人手中绽放着别样光彩。在盖州风筝陈列馆内,蜻蜓、凤蝶、龙头等风筝造型各异。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由传承人赵秉泉、赵晖父子俩一刀一剪、一针一线精雕细琢而成。
乘着盖州市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东风,盖州风筝这项传统技艺得到了保护与传承。2006年6月,盖州风筝获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也让盖州风筝飞向了更广阔的天空。
历经五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盖州皮影戏,是盖州这片土地上另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