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4日
李同林近照。
李同林在表演节目。
本报记者 赵 颖
7月10日上午,营口三为老年大学万有分校举行合唱艺术班上学期结业汇报演出。在站前区跃进街道万有社区活动室的演出现场,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忙前忙后协调各个节目准时有序地上演,他就是75岁的老党员李同林。这位有着数十年老龄工作经验的高级政工师,退休后依然以“呵护花朵 关爱夕阳”为初心,在养老服务与文化公益的舞台上,谱写出一曲动人的银发赞歌。
万有社区负责人在谈及李同林时,语气中满是敬佩:“李老带着老人们搞合唱、做公益,不仅让社区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更让许多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找到了归属感。以前社区活动室冷冷清清,现在每天都热热闹闹的,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多了,精气神儿也足了。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有所为’的意义,是我们社区乃至整个街道老龄工作者的榜样。”
深耕老龄事业的“老黄牛”
1950年出生的李同林,职业生涯始终与“老”字结缘,曾任市光荣院院长兼党支部书记的他,不仅将青春献给了老革命军人服务事业,更在省民政厅《千名敬老院院长培训工程》中担任特聘讲师,用专业知识为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添砖加瓦。“和老年人打交道,要懂他们的需求,更要懂他们的精神世界。” 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退休后的他本可安享晚年,却一头扎进了社会公益事业。如今的他身兼数职:市现代家庭服务业协会顾问、市养老服务组织孵化基地顾问、营口三为老年大学万有分校校长。多重身份的背后,是他对“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理念的深刻践行。
合唱艺术里的“造梦者”
2019年11月,李同林牵头成立万有之声合唱艺术团时,只有20余名团员。如今这支队伍已发展至50余人,平均年龄65岁,有着专业的声部架构与声乐功底。2023年,营口三为老年大学成立万有分校,他被推选为校长。李同林说:“我要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得更幸福。”他将“文化娱乐+社团养老”创新叠加,提出“艺养相益 以声养生”的建团理念,开创了“自我养老、文化养老、娱乐养老、抱团养老”的“社团养老”新模式。
艺术团实行“一大加五小”的组建模式,除合唱队外,还下设舞蹈、模特、电管乐等五个小队。60岁的孙晓霞加入电管乐队后,不仅学会了电吹管,还重拾了年轻时的音乐梦:“在这里每天都有新期待,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
2021年,艺术团成为市养老服务组织孵化基地首批入驻团体,创建的中老年合唱艺术培训指导中心已举办多期声乐培训班,培养出数百名文艺骨干。
公益路上的“燃灯者”
2021年,在“红旗广场 红歌嘹亮”主题演唱会上,李同林带领团员合唱的《歌唱祖国》点燃全场;市民政事务中心养老院里的老人们,观看他精心编排的节目后,连声称赞;去年,艺术团走进大石桥市黄土岭镇七一村开展扶贫义演活动并捐献了衣物。建团5年来,艺术团累计开展150余场公益演出,足迹遍布营口城乡。
李同林的手机里保存着许多演出视频,其中一段合唱《夕阳红》的画面格外感人,团员们白发苍苍却眼神明亮,歌声里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2022年,艺术团获市首届中老年合唱比赛三等奖。68岁的许敏霞表示,唱歌能够释放压力,大家一起排练、演出,每天都过得充实而快乐。
创新养老的“探路者”
在李同林的记事本上,写着艺术团的“五项创新”:不设年龄上限的终身学练机制、“自创自编自导自演”的创作模式、“以歌会友、广交朋友”的建团信念…… 这些创新让艺术团团员更健康、更自律、更幸福。“我们要做中老年人的‘温馨颐园、欢乐校园、幸福家园’。”李同林自信地说。每逢重要节日,他会带领大家排练新节目,有时为了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大家反复练习,只为打磨出优质的节目。有人劝他歇歇,他却指着胸前的党员徽章说:“党员就该像蜡烛,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
烈日炎炎,李同林又在为下一场公益演出忙碌着。他的故事如同一首悠扬的合唱,既唱出了老党员的赤诚初心,也奏响了新时代老年人“余热生辉”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