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4日
夏季天气炎热,是很多疾病的高发季节。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孙逊提醒,炎炎夏日,老年人要预防以下疾病。
中暑及相关热损伤 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出汗来散热,但老年人汗腺功能退化,出汗减少,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发生中暑。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表现为头晕、头痛、口渴、多汗、乏力、心悸等。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会升高至38.5℃以上,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重症中暑则可能出现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等,热射病是最严重的类型,体温可高达40℃以上,伴有意识障碍、抽搐等,若不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此外,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还可能导致热疹、热水肿等皮肤问题。
心脑血管系统负担加重 高温时,人体为了散热,体表血管扩张,血液集中在体表,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减少。同时,高温会使人体出汗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极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研究表明,夏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其他季节明显升高。
呼吸系统疾病加重 高温环境中,空气湿度往往较大,霉菌、尘螨等过敏原容易滋生,且空气中臭氧浓度可能升高,这些都可能刺激呼吸道,引发或加重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减退,更容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出现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
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酷热天气会影响老年人的食欲,导致进食减少,同时高温会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此外,如果饮食不当,食用生冷、变质的食物,还可能引发胃肠炎、食物中毒等。
电解质紊乱 大量出汗会导致人体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如钠、钾、钙、镁等。老年人对电解质平衡的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出现乏力、肌肉痉挛、心律失常等电解质紊乱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辽宁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