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企业蓬勃生长的沃土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一线观察

2025年07月15日

新华社记者

市场,机遇的代名词,企业的生命线。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

市场如水,企业如鱼,水活则鱼跃。记者在近期采访中发现,各地各部门打出一系列强基础、补短板、通梗阻的“组合拳”,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助力各类经营主体蓬勃生长,推动中国经济绽放更充沛的活力、收获更强劲的韧性。

促进竞争,打造公平“大舞台”

6月10日,浙江苍南,三澳核电项目建设迎来关键节点:1号机组“热试”圆满完成,为后期高质量投产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在这里,民间资本参股核电项目实现“破冰”,占股2%;去年8月,国务院核准包括浙江三澳二期在内的五个核电项目,都引入了民间资本,且参股比例提高到了10%。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5月的数据显示,有的核电项目民资参股比例已达20%。

“核电‘大门’向民间资本越开越大,不仅给予核电产业链民营企业直接投资机会,也有利于整个产业链协同发展,有利于促进民间投资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充分发挥作用。”参股投资核电项目的民企银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庄建新告诉记者。

2%、10%、20%,“民资入核”企业越来越多、参股比例跃升的背后,是市场准入壁垒有效破除、企业动力活力进一步激发。

一张张不断“瘦身”的清单,展现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前迈进的稳健步伐——

从2018年出台至今,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历经4次修订,事项数量由最初的151项压减至目前的106项,压减比例约30%;《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将限制措施缩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面取消……

清单越缩越短,市场越放越活。

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组织1.85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76%,一批行业龙头、新晋“黑马”不断涌现;前5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018家,同比增长10.4%,中国依然是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沃土。

“对于中国为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促进更加一体化的商业环境而出台的改革举措,我们非常欢迎。”在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何迈可看来,随着这些改革开放措施切实落地,中国市场的透明度、活力和效率将继续提升,无疑将进一步增强外资企业扎根中国的信心。

既要搬开体制机制的“拦路石”,也要消除创业兴业的“隐形门”。

“我们公司主业就是帮助中小企业制作标书,从企业经营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给招投标领域带来了不小的变化。”河南必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席金海说,一些客户反映随着强化公平竞争的举措落实落地,过去竞标中一些不合理的资质、业绩、奖项要求等被取消,门槛低了、成本降了,市场更加公开透明。

数据印证了企业的感受。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今年1月至4月,民营企业中标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1亿元以下的项目民企中标数量占比超80%。

降本增效,增强发展新优势

走进位于四川省广安市与重庆市渝北区交界处的川渝高竹新区,连片的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

从基础设施“硬联通”,到体制机制“软接轨”,过去几年间这里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实体化运行的省级新区,改革成果不断涌现,新区发展生机勃勃。

(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