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8日
崔薇薇
赶海踏浪,如同探寻夏日里的宝藏,吸引着无数渴望逃离暑热、探寻大海馈赠的人们。我自小在海边长大,赶海似乎成了每年夏天的“必修课”,或是约上三五好友、或是与家人同行,拎着铲子、小桶,一头扎进大海的怀抱,这份海滨人独有的欢乐是他人无法体会的。
今年入夏后的第一拨赶海伙伴,是我的几位外地大学同窗。对于她们来说,赶海是既神秘又陌生的。经不住网络平台赶海博主的热情推荐,她们驱车来到营口,嚷着要我“尽一尽地主之谊”。
虽然有着数次赶海经历,但我依旧是个“小白”,几乎每次都收获平平。可是,有朋自远方来,我只能硬着头皮充当一次“队长”。置办齐大家的赶海装备,即刻出发。
眼前的白沙湾,海水湛蓝如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沙滩细腻柔软,宛如一条金色的丝带蜿蜒在海边。
正值退潮,裸露的滩涂像块被阳光晒得微暖的巨大画布,泥质的地面上布满深浅不一的水洼,倒映着云与海鸟的影子。赶海的人们纷纷涌向海滩,手中拿着小桶、铲子,迫不及待地开启这场与大海的奇妙互动。转头看看伙伴们,那种对未知的期待和兴奋写在每个人的脸上,其中一位从未亲近过大海的同学更是手舞足蹈般冲向泥滩。
我拎着小桶,踩在微凉的软泥里,凉鞋陷进去半截,每一步都带着“咕叽”的轻响。没走几步,伙伴们就停下脚步,她们发现了礁石缝里藏着的惊喜,一只不到拇指般大的螃蟹正举着钳子仓皇逃窜。在一阵尖叫声中,它被“捉拿归桶”。接下来,两只、三只……桶里尽是毫无战斗力的小螃蟹、寄居蟹。
我只能无奈催促:“这些战利品太小啦!想要‘硬货’,赶紧往里走!”这群“没见过世面”的队友倒是不急不躁,慢悠悠地边走边捡拾贝壳。有时运气好,能在礁石背面发现附着的牡蛎,用小铲子轻轻一撬,带着海水腥气的贝壳就落进桶里。
眼看着周围游客的桶里收获越来越多,队友们把目光齐齐地聚向我——我的桶里依旧收获平平,只能装模作样地解释道,“赶海,讲究的是技巧和耐心……”她们可没那么多“耐心”,循着专业选手的方向弃我而去。
只见不远处,一位大叔弯下腰,眼睛紧紧盯着一处泥滩上的小孔,向上撒了些盐末,不一会儿,一只肥大的蛏子便露出了头,大叔眼疾手快,单手抓住蛏子扔入桶中,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伙伴们惊喜地蹦跳尖叫,用崇拜的目光看向大叔。大叔笑着说:“看到这种小孔,下面大概率就有蛏子,挖的时候动作要轻,不然它们会跑掉的。” 她们小鸡啄米般点头,接着便有模有样学了起来。
不久,在一位阿姨的指导下,她们终于挖到了第一个目标——一个藏在泥沙深处的月亮贝。不用想,又是一阵震耳欲聋的惊喜尖叫。
渐渐地,我们的小桶里也有了一些收获:蛏子、蚬子、月亮贝……其中不乏一些热心游客赠与我们的战利品。虽然和那些经验丰富的赶海人相比,我们的收获微不足道,但每一次发现都让大家兴奋不已。这种在大海中探寻未知、收获惊喜的感觉,是在城市里永远无法体会到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此刻,因为赶海,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分享着这份快乐。
傍晚涨潮前,我们拎着沉甸甸的桶往回走,裤脚的泥点成了此行的勋章。夕阳把海面染成蜂蜜色,海风带着潮气拂过脸颊,远处,归航的渔船鸣着笛,滩涂上留下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很快又被涨起的潮水温柔地抹去。
赶海的乐趣不在收获多少,而在于同大海的这场温柔博弈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撞见什么小生命。这份带着咸腥气的欢喜,是海滨夏日最珍贵的馈赠,让每个平凡的傍晚都闪着细碎的光。
踏上归途,每位伙伴的脸上都露出些许疲惫,但更多的是满足的笑容。对这些赶海“小白”来说,或许今天的收获并不多,但这份在海边度过的欢乐时光,将永远留在她们的记忆深处。一路上清点着自己的“战利品”,言语间最多的是对我的羡慕。我连忙应承:“这些东西不够吃,咱们海鲜自助走起!”
一边计划着一会儿的海鲜大餐,我一边心想:“大海的馈赠,一定会多到你们无法想象!”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潮起潮落。
▼滩涂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