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8日
本报记者 丁海林
一个多月后,大学新生即将进入期盼已久的大学校园,这些准大学生们开始着手添置大学入学的装备了。此时,家长们发现,子女们将一笔不菲的消费清单摆在面前,让家长戏言就快因开学而“返贫”了。
沉重的入学“行囊”
家长直呼负担不起
市民刘先生坦言,儿子被一所知名985高校录取后,全家都非常高兴。可是,自从高考成绩揭晓后,儿子便踏上了夏令营之旅,并给父母列出一份详尽的购物清单,其中包括苹果“三件套”——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等电子产品。虽然花费不菲,但刘先生觉得孩子高中苦读了三年,这些心愿还是该满足的。可紧接而来的大学学费、交通费、住宿费、学习材料费用和生活用品费用等林林总总加起来,还是让刘先生捉襟见肘。
市民王女士的境遇更加为难。女儿高中时成绩不理想,为了给女儿提分,三年下来,各种网课费用、辅导材料费用总共花了20多万,薪水并不丰厚的夫妻俩只能紧衣缩食苦撑。女儿被高校录取后,马上向父母递上一份包括美容整形、新疆大环线旅游、考驾驶证、笔记本电脑、手机、网络主播专用设备、无人机等消费项目的清单。王女士粗略一算,费用超过10万。考虑到这三年为了给孩子提成绩,家底基本已经掏空,王女士跟女儿商量想要将部分消费项目取消。不料,这一做法引起女儿的强烈抵制,其反对理由是“同学们都约着去旅游了,女生应该研究整形变美,以全新容貌迎接大学生活。”双方均不退步,最后不欢而散。
“入学必备”万余元足够
超支皆因攀比作祟
国内某知名媒体针对大学新生开学费用做了一项调查:大学新生开学必备物品清单总计约需1.3万元。具体而言,购买服装鞋帽的预算大约在1000元左右;选购手机,价格因品牌和配置而异,平均约需1500元;笔记本电脑是现代大学生的标配,预算平均约为4000元;床上用品及日常生活用品的开支平均约为700元;旅行箱包需300元左右。此外,学费是必不可少的支出,平均约5000元;交通费(以火车半价计算,包括车上消费)平均约500元。
客观而言,为孩子购置必要的入学装备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当下某些人过度追求面子和攀比心理作祟的影响下,对学生而言,他们往往追求与同学间的平衡甚至超越,这种心态无形中加重了家长的负担;对家长而言,为了不让孩子“失面子”,他们不得不购买价格高昂的开学用品。这些做法导致“开学消费”不仅成为一种经济负担,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入学盲目消费不可取
家长应担负引导责任
市民林先生的女儿去年被某高校装饰设计专业录取后,为了辅助女儿的美术设计课程学习,林先生花2万多元配备了专业级别的笔记本电脑、绘图板等高端设备。结果女儿入学后才发现,大一并不开设相关专业课。那些花大价钱买来的电子设备,在一年时间里只能放在那儿吃灰,贬值的损失不菲。
面对愈演愈烈的入学高消费现象,国内教育学者呼吁,家长应担负起子女成长过程中重要引导者的职责。在商家眼中,家长是消费者;在子女眼中,家长是守护神。因此,家长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应该承担起监护人的责任,正确引导子女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念。过度宠爱和迁就,可能会让子女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如挥霍无度、喜新厌旧和滋生攀比心理,这将对他们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为大学新生配备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也应多了解学科专业的具体需求和学校规章制度。当前,高校的教学设备已经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一些高校甚至明确规定,大一新生不得携带笔记本电脑入校。这主要是因为,电子设备对于学生来说更多是起到娱乐作用,反而会耽误学业。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