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2日
刘畅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一群箭猪聚在一起取暖。但它们彼此一靠近,身上的刺就会刺疼其他箭猪,于是它们只好分开。过了一会儿,它们又开始觉得寒冷,就再度靠在一起,身上的硬刺又再次扎痛了其他箭猪。这些箭猪被这两种苦处反复折腾,直到它们找到一段恰好最能容忍对方的距离为止。叔本华用箭猪(豪猪)隐喻人,揭示了人际交往的本质。在这种表达中,人的情感需求以及价值交换等社会属性把人们聚在了一起,但令人厌恶的素质和让人无法容忍的缺点又使人与人之间生出隔阂。
人们最后找到了与这个世界的适中距离。保持这一距离,或许会使相互取暖的需求在不完美的层面上得到满足,但大家就不再需要忍受“刺痛”了。自身拥有足够“热量”的“箭猪”选择“孤独”也无可厚非,既不会刺痛他人,也不会遭受刺痛。
这就是人们常提起的“刺猬困境”,又称“豪猪困境”“豪猪两难说”,由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的开创者——阿图尔·叔本华提出。
1814年至1819年间,叔本华在理智的孤独中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凭借此作品,三十多岁的叔本华获得了柏林大学编外教授的资格。自此,寻找灵感的叔本华开创性地提出: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上的一切,包括我们自身,都是一种“表象”,而这表象背后的本质是一种被称之为“意志”的“自在之物”。意志的本质是一种为了追求生存和追求生命完满的力量。“表象”和“意志”是一体的,“表象”是“意志”的客体化表现,具体呈现就是我们所感知的世界。“意志”无所不在地存在于有生命或者无生命的物体之中,它是一切事物的本质。
因为提出“意志是本来就有的自在之物”,不需要所谓的“造物主”来创造,所以叔本华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无神论哲学家。在叔本华的“唯意志论”中,再也没有上帝的容身之所。
歌德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非常赞赏,同时他也发现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倾向。歌德告诫叔本华:如果你爱自己的价值,那就给世界更多的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