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3日
乌苏市头台乡杨家庄子村棉花地内铺设的由辽宁东盛科技集团捐赠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姜 姗 摄
本报记者 朱 琳 姜 姗
“往年清理地膜得费不少工夫,还清不干净,今年营口企业为我们捐赠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用起来省钱省力!”塔城地区乌苏市头台乡杨家庄子村棉农王吉亮笑着向记者介绍。
7月18日,记者跟随辽宁省新闻媒体赴塔城地区采访交流团队来到乌苏市。这里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是全国优质棉主要种植县市之一。由于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地膜在当地棉花生产中应用广泛——农户称“没地膜,不成苗”。但地膜残留和带来的土壤板结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棉农。
今年4月,在营口市援疆工作队的努力协调下,辽宁东盛科技集团为乌苏市捐赠全生物降解地膜100吨,将蕴藏高科技的“环保新衣”覆盖乌苏市1万亩棉田。作为营口·乌苏科技援疆产业对接项目,此次捐赠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可在90天后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减少了农田白色污染,提升了耕地质量,降低了残膜治理成本,为优质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一次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王吉亮特别关心效果。他说,6月底地膜已经开始纵向降解,目前已经降解了约60%。今年不仅能省下每亩50元的收膜成本,还不用再担心膜收不净的问题了。目前,棉花正值盛花期,预计9月底陆续成熟。农技人员将全面评估全生物降解地膜效果并推广,进一步以科技赋能乌苏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