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宣传员 助力大平安

2025年07月23日

不一样的课堂,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

小安全员投入地和讲解员互动。

本报记者 仲属宁

“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快速撤离……”在营口应急科普馆内,一名佩戴“安全科普小宣传员”徽章的小学生,正有模有样地为参观者讲解火灾逃生技巧。这生动一幕,是我市以小切口推动大平安的鲜活缩影。

7月20日,营口应急科普馆“安全科普小宣传员”活动正式启动,首批65名中小学生经系统培训后上岗。活动聚焦暑期安全,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模拟体验等形式,让同学们系统学习消防、地震、自救互救、家庭应急等知识技能。合格后的小宣传员,在科普馆开放时为参观者讲解安全要点、演示应急技能,用童声传递安全理念。

这种创新的安全教育模式,背后是“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理念——当一个孩子掌握了安全知识,他(她)会把它带回家中,提醒父母检查家中消防隐患;当多个家庭重视安全,社区的安全防线便会加固;进而,整个社会的安全意识得以提升,城市的安全基石愈发牢固。

在此之前的5月28日,营口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营口市未成年人应急安全法治教育基地,在应急科普馆正式揭牌。这两块牌匾,承载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寄托着协同育人的期望,是营口深化部门协同、整合教育资源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大思政课”实践教育体系与未成年人法治安全教育迈入新阶段。揭牌仪式上,市应急局、市教育局、市人民检察院领导共同授牌,营口理工学院思政教师和市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分别为学生讲授“大思政课”和法治专题课。在互动体验环节,师生们跟随消防官兵、救援专家和地震讲师参与火灾逃生、地震避险、急救包扎等场景模拟,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两大基地的揭牌与“安全科普小宣传员”活动,看似细微的举措,却精准切中安全教育关键。它打破了传统安全教育的局限,让安全知识从书本走向实践,从课堂延伸到社会。通过孩子们的参与和传播,安全理念变得更易被接受、更能入脑入心。

目前,“安全科普小宣传员”活动仍在接受中小学生报名。随着更多小宣传员的加入以及两大教育基地持续发挥作用,安全知识将在营口大地广泛传播。

记者手记

在营口应急科普馆采访的那天,盛夏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小宣传员们胸前的徽章上,折射出细碎而温暖的光。当那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用略显稚嫩却格外认真的语气,向参观者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时,我忽然明白了这场“小小宣传员”活动的深意。

孩子们的眼睛里有对知识的渴望,更有传递安全的热忱。培训时,他们围着消防官兵追问“地震时躲在桌子底下要不要抱头”;演练中,为了让包扎动作更标准,几个小家伙反复对着镜子练习;讲解时,即便面对陌生的参观者,他们也努力挺起小身板,把学到的安全要点讲得清清楚楚。这些细节里,藏着最动人的力量——当安全教育以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展开,当他们从知识的接收者转变为传播者,安全理念便有了最鲜活的载体。

采访中,有位家长的话让记者印象深刻:“以前跟孩子说注意安全,他总嫌唠叨;现在当了小宣传员,他回家后主动检查家里的插座是否安全,还教我们怎么逃生,这教育效果比我们说十句都管用。”

离开科普馆时金乌西垂,几个刚结束讲解的小宣传员凑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下次要讲解的内容。他们或许还不懂“社会治理”“安全防线”这些宏大的理论,但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座城市的平安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