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5日
王尔烈书法。
阎文海
建于明末的老边观音寺,又称老边庙,因位于辽河入海口东侧腹地,辐射当时海城、盖州各镇及更远的地方,庙事影响很广。特别是庙内挂有关东清代才子王尔烈的一方匾额“到处甘泉”,为老边观音寺增添光彩。
据老边区边城镇老边村的老辈人介绍,老边观音寺正殿横梁上方,挂有老边村名人、当年营口商会会长张冠山书写的黑底金字“感沐佛恩”等二十余方匾额,其中最为瞩目的是王尔烈题写的长1.6米、宽0.7米、蓝底红字的“到处甘泉”木质匾额。大名鼎鼎,压倒“三江”的王尔烈怎么会到这座寺庙题写匾额呢?又是什么时间、什么事由来此?带着诸多疑问,笔者到王尔烈纪念馆探究原委。
王尔烈纪念馆坐落于清朝嘉庆皇帝赐建的辽阳翰林府,也是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会址。会长张成良和王吉川等历史学者谈起王尔烈的生平如数家珍。
王尔烈(1727年—1801年),字君武,号瑶峰,家学渊博。十几岁时赴辽阳首山清风寺求学,二十二岁赴千山龙泉寺西阁学堂寒窗苦读,成就了后半生的仕途辉煌。二十六岁,他参加了辽阳州的童试,考中拔贡。三十九岁时到盛京乡试,考中第181名举人。四十五岁时参加了京师礼部主持的恩科会试,结果考中贡士,经过殿试,考中二甲一名进士。清廷任命他为内阁侍读学士,进翰林院编修“四库全书”。七十二岁时,官至大理寺少卿。
那么,王尔烈是在什么时间到老边观音寺题匾的呢?经过和专家畅谈,得知有关王尔烈的一些故事,也总结出王尔烈出行游学的大概时间段。
乾隆十四年(1749年),王尔烈二十二岁,赴千山龙泉寺求学。一日大雪过后,王尔烈与小和尚们打扫完雪,堆了一尊南海大士观世音菩萨雪人。正巧元空长老来到面前,以雪人为题吟出一个上联:“雪积观音,日出化身归南海”,小和尚们都答不出来。王尔烈当即接对出下联:“云成罗汉,风吹漫步到西天”。元空听了连念“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此后,元空长老收王尔烈为徒,开始为身边茶童,进而收为学生。千山是中国佛教第五大名山,王尔烈一生与千山结下不解之缘,千山秀美多姿的自然景观、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灿烂的宗教文化,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吟诗作赋、题匾赠联。王尔烈多次重游千山,山水林泉间留下他的足迹以及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和匾额,从中不难看出,佛教文化给他带来深远的影响。
乾隆十八年(1753年),王尔烈参加了辽阳州的童试,考中拔贡后不久,就离开龙泉寺,去往河北深州其父王缙身边。当时,王尔烈二十六岁。一直到三十九岁进奉天赶考中了举人,才奔向仕途。据老边村老辈人讲,王尔烈题写的匾额上带有题跋年号“乾隆二十年”,即1755年。综上所述,从时间上推断,大致贴切。
另外,相传嘉庆元年(1796年),王尔烈抱老残身躯来到田庄台关帝庙小住,为其书写“可化春秋”的横匾,又为过厅书写“与天地参”立匾,并写有对联。
嘉庆四年(1799年),王尔烈以大理寺少卿职务辞官回归故里。清大理寺少卿为正四品文职京官,在当时盛京(今沈阳市)掌教沈阳萃升书院。嘉庆六年(1801年),王尔烈病逝于辽阳。
老边观音寺于1957年被扒掉,其佛像、石碑、石狮及众多匾额都被砸毁后不知去向,于是此珍贵匾额今人也无缘目睹其真容了。
作者系营口历史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