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的内求与外求

2025年07月25日

作者在比赛中。

7月的盛夏,体育馆内的空调吹散了暑气,却挡不住球场上的热烈——一场混双羽毛球赛正在进行,汗水滴落的声音与球拍击球的脆响交织,恰是这个夏天该有的节奏。

我是一名中年女性,常年伏案工作让大脑时刻处于紧绷状态,每天走出办公室后,总需要一场运动来放空思绪、舒缓压力。于是,中午的羽毛球馆成了我的固定去处。

前些天的一场混双比赛,至今印象深刻。对手的男队员显然经验更丰富,全程紧盯我这个“突破口”,几乎把所有进攻都指向了我。彼时我既紧张又手忙脚乱,网前漏球、后场接杀失误频频,最终我们队大比分输掉了比赛。离场时我满是懊恼,甚至有点反感:不过是场友谊赛,至于这么“针对”吗?

但冷静下来后,我却陷入了反思。若真不在乎胜负,我为何会因失误而自责?若能沉住气应对,又怎会被连续进攻打乱节奏?说到底,是自己的技术和心态都没过关,却把问题归咎于对方的战术。

第二天中午,又在球场遇到了同一对对手。这次我换了心态:轻装上阵,不纠结输赢,只专注于每一个球。对方男队员依旧延续了之前的战术,可我不再慌乱——能接的球尽量回到位,实在来不及的就果断让给搭档补位。一次网前对峙中,我抓住对方回球的空档,轻轻一挑把球打向两人之间的空位,他们竟一时没反应过来,球落地的瞬间,我心里涌上一股清晰的雀跃:不是因为得分,而是因为自己顶住了压力,打出了思路。

那场比赛我们还是输了,但比分咬得很紧,我的失误也少了大半。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忽然明白,当下羽毛球运动的乐趣从不止于“赢”这一个结果。

对我而言,这项运动的“外求”,是和队友配合的默契和对手较量的刺激;而“内求”,是在一次次失误中打磨技术的耐心,是在输赢起伏中稳住心态的定力。人到中年,被工作和生活推着向前时,很容易在“电子榨菜”的碎片化娱乐里麻痹自己,而羽毛球馆里的每一次挥拍、每一次奔跑,都在提醒我:身体的觉醒、心态的成长,永远比屏幕里的喧嚣更有力量。或许这就是运动的意义——向外,感受竞技的鲜活;向内,遇见更从容的自己。通讯员 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