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1日
河海夕照。 宋振友 摄
王 苗
这是2025年第一次来到家乡的海边。虽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三十余载,但上一次看海,已是去年深秋。这一次,独自前来追逐夕阳,是头一遭。或许是手机里那些绚烂的晚霞照片撩动了心弦,又或是新学的摄影技巧亟待实践,再或者,仅仅因为这个闲散的午后太过寂寥——总之,下午四点,我拎起相机,驱车直奔营口人最引以为傲的“最美西海岸”。
时值六月末,夏意初显,空气里浮动着若有似无的温热。车内空调的凉意尚未尽散,车子已驶入渡口附近的单行线。辽河上,游船缓缓漂荡,岸边墨绿的树影一帧帧掠过车窗。我索性关掉空调,摇下车窗,让风灌进来。青草的清香混着河水的湿润扑面而来,面颊上的毛孔仿佛被唤醒,连呼吸都变得清透。从前总不理解为何有人喜欢将手伸出窗外,此刻,我的手掌也不由自主地迎向风,感受它从指尖滑过,沿着手臂,漫进心里。
一路追着西沉的太阳来到海边,它仍高悬天际,光芒灼目,令人不得不移开视线。我将车停靠在路边,取出相机,环顾四周。此时,已有不少车辆陆续停驻。最近处是一家人——奶奶一下车便追着小孙子叮嘱不停,四五岁的男孩笑声清脆,蹦跳着往前跑;年轻的夫妻慢悠悠跟在后面,男人拎着折叠椅和衣物,时不时用手机回复消息,女人瞥他一眼,转而望向孩子奔跑的方向。
不远处的芦苇荡在风中轻轻摇曳,新生的苇叶还未抽穗,绿得鲜亮。它们沙沙作响,仿佛在絮语。又一辆车停下,走下一对年轻男女。熟练地从后备箱取出两把折叠椅,在台阶前坐下。男生打开一罐啤酒,女生戴着墨镜,面前摆着苏打水,两人背对马路,面朝夕阳,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相谈甚欢,继而相视一笑,举杯对饮,余晖为他们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
夕阳渐沉,我站在台阶上,海风掀起发丝和裙角。余光里,那对情侣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孩子的笑声仍时不时传来,奶奶的呼唤声里满是慈爱,年轻夫妻的身影在暮色中显得温柔。我绕过他们,寻找最佳角度,等待夕阳彻底沉入海平面的那一刻。
终于,它不再刺眼,而是化作一颗饱满的“红果子”,悬在天际。云层被染成渐变的橘红,海面铺开粼粼金光,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温柔地包裹其中。我按下快门,定格这一刻。
人生至美不过如此——既有追逐光芒的热忱,也有珍藏温暖的从容。就像这辽河口的夕阳,既慷慨地为每道波浪镶金,也温柔地替每丛芦苇描红。
归程时,后视镜里最后一缕晚霞正被暮色收拢。曾经的我是母亲的女儿,后来成了女儿的母亲,如今站在人生半途,看岁月如潮汐般涨落。所有的波澜壮阔,最终化作细碎的波光,在回味中轻吟只属于自己的韵律。
此生无求,惟愿如这辽河口夕照,温暖,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