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这种事故易发生 权威提醒来了

2025年08月12日

资料图片

暑假是中小学生出行的高峰期,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交通安全不容忽视。公安部此前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在涉及中小学生的交通事故中,每年7月、8月两个月的事故占比超过1/5。

暑假出行,有哪些交通安全领域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应该如何防范?我们一起来看——

勿让未达法定年龄的孩子骑车上路

道路上车水马龙,不时有大货车经过。一旁的非机动车道上,4个少年正在兴奋地骑行,还不时嬉戏打闹……

前不久,在安徽省合肥市新海大道与铜陵北路交叉口,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发现这一危险情形后,随即将少年们拦下。经询问,他们的年龄均未满12周岁。民警现场为孩子们讲解了交通安全知识,随后通过电话联系家长将孩子带回。

未达到法定年龄的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安全意识薄弱、应变能力不足,骑行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时,极易造成交通事故,还要承担相应的事故责任。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近日公布的一起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显示,一名15岁的中学生驾驶电动自行车被撞伤,导致休学一年。由于未达到驾驶法定年龄,法官判罚受伤中学生需自行承担部分责任。

交管部门提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未满12周岁不得骑行自行车;未满16周岁不得骑行电动自行车。

暑假期间,广大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日常监护,履行好监护责任,勿让未达法定年龄的孩子骑车上路。

骑车不要看手机、打电话、互相打闹

即使达到法定驾驶年龄,一些未成年人在骑电动自行车时,因查看手机、打电话未注意路况而发生交通事故。分心驾驶不仅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还要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

交管部门提醒:在目前发生的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分心驾驶造成的。以当前电动自行车最高限速每小时25千米测算,如果看手机3—5秒,就相当于“盲骑”了21—35米。电动自行车后座乘客的突然移动、嬉闹会干扰驾驶,增加事故发生概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第五款之规定: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时不得双手离把或者手中持物。骑车时看手机、打电话、互相打闹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会让驾驶人对车辆的控制能力降低。

同时,驾驶人注意力分散,忽略对路况的观察,显著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正确佩戴安全头盔、系安全带

研究表明,交通事故中,头部是很容易受伤的部位。电动自行车后座无安全带等防护装置,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碰撞或侧翻时,乘员身体直接接触地面或硬物,头部、躯干受伤风险大。

交管部门提醒:正确佩戴安全头盔可将交通事故的死亡风险降低60%—70%。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的死亡事故中,约80%为颅脑损伤致死。骑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应佩戴合格的安全头盔,并规范系好安全卡扣。

在乘小客车时,也应系好安全带,安全带的肩带要跨过胸腔,腰带要紧贴髋骨。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