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2日
董瑞霞(左二)与学生们在一起。
本报记者 邰澜澜
三十载春秋流转,时光带走了她的青春韶华,却从未磨灭她眼中那束执着的光芒——那是对乡村学子深沉如海的挚爱与责任。今年4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盖州市九寨学校教师董瑞霞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份殊荣是对她默默守护乡村教育沃土的最好礼赞。
在49岁董瑞霞的教学生涯中,“爱学生”已融入血脉。她解释说,其精髓在于“严爱并济”,“唯有在严格中融入尊重,在关爱中坚持原则,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物理课上,面对纷繁的解题思路,董瑞霞从不囿于标准答案。当学生提出新颖解法时,她尊称学生一声“老师”。她与学生互为师生,亦师亦友,在平等对话中打开学生的心扉。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身边人,很多曾对物理望而生畏的学生,只因“喜欢董老师”而爱上了物理学科。
董瑞霞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此前,班里有名身患肢残的学生,常因自卑而心扉紧闭。学习上,董瑞霞俯身耐心辅导,直至学生领会为止;生活中,她细致关怀如春水,点滴浸润抚慰着敏感的心灵。她常说:“唯有拂去心头的尘霾,让心里住进阳光,将来走向社会才能拥有正常人际交往的底气。”
得知有学生因家庭困难即将辍学,她第一时间顶风冒雨踏入其家门,对家长言辞恳切:“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未来还有很多可能,不能放弃孩子学知识学文化的机会。”一番动情沟通,最终说服了犹豫的家长,为孩子重新点亮了求学的希望。在她心中,每个孩子都拥有被知识点亮未来的权利。
“有知识、有文化,眼光就不同。即使将来回到农村,掌握科学种植,孩子照样能耕耘出自己的理想天地,实现人生价值。”在董瑞霞看来,知识赋予的不仅是技能,更是立足社会的尊严和力量。
“作为一名教师,教育的根本是引导学生写好‘人’字,将品德塑造至核心位置。”董瑞霞说,学生学习能力客观存在差异,但是,正直的心、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坚定的道德标准,是未来无论身处何方的根本基石。她认为,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是教育工作的目标。
“我们为走进高等学府深造的学生喝彩,同样为那些选择扎根乡土、建设新农村的孩子深感骄傲。”董瑞霞说,社会需要多类人才,教育者的责任在于挖掘潜能,尊重选择,鼓励学生们依照禀赋与志向,勇敢追寻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她常常鼓励学生“走出去”,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拓宽认知视野;还倡导学生“静下来”,让阅读成为习惯,在书香里汲取智慧,涵养心灵。
身教重于言教,榜样就在点滴之间。董瑞霞严于律己,“育人者必先自律,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必做到言出必行;倡导同学友爱互助,我们更需在日程交往中展现尊重与关怀”。
又是一年毕业季,一批学子即将远行。董瑞霞目送着他们,眼中满是不舍。她说,她最大的幸福是见证“桃李满天下”,“不必追求轰轰烈烈,只需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她感悟,教育的真谛不仅在于传授书本,更在于点燃心灵之火,照亮每一个独特生命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