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3日
国画《春日瑞景》 杜国瑞
走近杜国瑞的国画《春日瑞景》,就像穿过了季节的帷幕,走过了城市的喧嚣,卸掉了生活的重负,心便能轻松、愉悦地追寻梦想抵达的远方。这时,你就会再次想起著名诗人海子的诗句“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内心便会涌起无尽的感慨。
涉水而过,偶尔一次驻足,蓦然回首,也许彼岸花开得更无瑕,而那热烈的姿态,终将不能挽留行进的脚步。也许密布的荆棘刺痛了孤独的思绪,而前行的旅途依然有憧憬在弥漫。
走啊走!继续朝前走!当晨曦中的炊烟,升起了久违的宁静,当古桥下的流水,弹奏出别于嚣尘之上的乐曲,当水波下的石头,圆润出光阴里的热爱。这时,不得不信,你们来过,一定来过。情景里凸现的思想,文字中散发的美妙,它们凝聚而出的生动画面,从不因岁月的摩挲,而斑驳脱落。我多么想在空间里的某一点,结一段虚妄的尘缘,纵然不能将风雅延续,但只要心中有日月,笔下有山河,就已经足够了。
流水踩伤流水,把疼痛还给疼痛。你的源头是被仰视的,注定了你奔流的命运,将用咆哮和呐喊,去感召被束缚的生命,唤醒无奈的沉寂。你从历史深处涌来悲壮,用高亢激昂的声音冲向未来,用曾经伤痛的过往,去撞击一代代人的心扉。
逆流而上,轻舟碧波行。两岸巍巍青山在静谧中宣告,山水相依是自然永恒的恋歌。山虽阻挡水势的蔓延但不能断其流,以无形化有形,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流水肆虐的山体,在结痂的等待里,托出对潋滟时光的追问。骨血相存的山水,从不因岁月的更迭,而改变初衷,它们用最纯粹的激情,谱写了生命的华章,完成精神的超越。
拾阶而上,这里的每一片葱郁,都有说不完的风景。滋养人间的草木,在由青至黄的年轮里,昭示着命运的轮回,以及生命的终极意义。
清风掸落露珠,碧草之上那些重叠的足迹,能否让时光留下吻痕?此刻,当再次吟诵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时,已不再从表层去理解文字的含义了。人与草木,共生天地间,同样接受风霜雨雪,寒凉冷暖,可是多少年来,又有谁能纠正“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的谬误。草木是有情的,它们在从生到死的无奈里,揭开了季节的变换,它们用自我的牺牲,在药壶里被熬制出一剂剂中药。一部《本草纲目》的面世,不仅彰显了先人的智慧,也把草木的精神升华。在我们的血管里,永远洋溢着它们自戕的激情,让我们的肉体得以拯救,灵魂得以洗涤。万物有灵,而草木的慈悲,真的值得用心去朝拜。盛山泉之水,煮几片草木嫩芽,在慢时光里品茶参禅,又何尝不是一种惬意?
登高远望,群山在静谧中,以博大的胸襟,君臣佐使的次序,磅礴的气势,等待蓝天白云的检阅。向历史深处回望,当你用粉身碎骨的悲怆,熔铸在时代的滚滚洪流,那锻打过的冷抒情,以正义之名、铿锵有力的声响,推动着和平、上演了祥和。那灼热过的五色光,照着正确和错误、照着伟大和渺小、照着贫穷和富有……
直抵峰顶,九天有令人心驰神往的飞歌,若隐若现的音律,是如此的清纯,陶醉在其中,时间也凝固了。
探究云霞深处,那究竟该寄居谁的家?倚着清风而问,那飘浮的白云,正款款而来,道出其中的秘密。
在葱郁中迷醉,面对起伏的山峦,不知心归何方。万山绿遍,站在此山望彼山,便真正能感悟到:人生处处皆风景。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组合,置身于此,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抛弃凡尘的庸俗和污浊,就能不断地追求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就能真正地懂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真正奥义。
走吧!是该离去的时候了,走在阳光下的暗影里,把蛰伏的忧伤藏在心间,那蜿蜒在梦里的青山绿水,不仅给了我们诗意的盎然,还有精神层面的探索。于是,在无尽的旅途,若能以苦难为笔,以深沉的思索和沸腾的想象为墨,以大写意的方式尽情挥洒,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无愧于一幅没有败笔的山水画。
此刻,和煦的阳光
正沿着叶脉走来
这丝丝缕缕的绦线
将我系于那一片绿中
宁静炊烟,晶莹水花
装点了酣然的迷梦
赶赴源自云天外的邀约
在心醉的山岗
让往事流放
静了,一切都静下来
这盛大的场景
只为了演绎最纯粹的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