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泰身边那些年轻的战友

2025年08月15日

魏拯民(1909—1941),原名关有维,字伯张,化名魏民生、魏明胜、魏锄耕等,山西省屯留县人。1922年升入屯留县立第一高小,受到进步思想影响。1925考入山西省立太原第一中学,结识许多进步同学,参加了反对阎锡山征收苛捐杂税等斗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建立中共屯留县党支部。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到东北,历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1934年冬赴东满,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他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扩编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任政委。1936年6至7月间,率队与抗联第一军军长杨靖宇所部会师,将一、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东、南满党组织合并为中共南满省委,任抗联第一路军政委和南满省委书记。1937年至1939年,率领各部频繁出击并取得多次胜利。1939年9月24日,击毙日军驻敦化“讨伐”司令松岛少将。

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后,魏拯民带病率部征战。1940年秋末因病情恶化,转移到桦甸县夹皮沟东郊牡丹岭二道河子密营休养。由于敌人严密封锁,只能和警卫战士以松子、树皮充饥。1941年3月8日逝世,年仅32岁。

李学忠(1910—1936),又名李宗学,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早年到东北谋生,后在吉林等地从事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赴苏联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冬回国。1935年初任中共东满特委组织部长。同年3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政治部主任。1935年5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政治部主任。同年8月,率两个连经多次战斗,抵达吉林濛江县那尔轰附近,与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二师会合。同年10月,与杨靖宇等分别代表第一、二军和东、南满特委多次会谈,为后来东、南满两大游击区连成一片并组织抗联第一路军奠定了基础。1936年8月9日,李学忠所在的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大碱场密营,突遭汉奸李道善带领的百余人自卫团袭击,他立即组织全员抵抗。由于我方多为非战斗人员(含大量伤病员),又是仓促应战,遭致重大伤亡,李学忠在激战中英勇牺牲,年仅26岁。

周树东(1918—1937),山东省平度县人。7岁随父母闯关东,在吉林省珲春县落户。1930年考入珲春东北中学。九一八事变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吉林省反日起义部队,后参加珲春县游击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2月被选为共青团东满特委书记。1935年4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一团政委。1936年3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一师政委兼师党委书记、军党委委员。同年9月率部击毙敌第二军管区副司令石川隆吉少将。1937年4月24日,在率部途经大沙河老金厂时,遭伪军精锐部队李道光“讨伐”队200余人伏击。周树东巧妙利用地形,灵活指挥部队,对伪军形成反包围,最后全歼敌人,击毙“讨伐”队司令李道光。战斗中,周树东英勇牺牲,年仅19岁。

在位于通化市的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记者看到一份抗战时期抗联团职以上牺牲名录,其中团、师职以上干部92人,军职以上干部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