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2日
外景拍摄。
银龄学子秦厚夫协助导演拍摄。
剧中郭源潮与孙女温情对话。
室内拍摄。
本报记者 赵 颖
8月12日,当《陪你一起看夕阳——下半场规划师》最后一个镜头结束,74岁的张宝延揉揉酸胀的膝盖,突然想起自己已经整整8天没睡过午觉了。这位剧中万志国的扮演者和其他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银发创作者”一样,用8天连轴转的高强度拍摄,完成了人生第一次“触电”。这部由市养老服务业联合会、营口三为老年文化有限公司发起并拍摄的公益短剧,不仅记录了老年人的生活百态,更藏着一群人对“陪伴”最质朴的注解。
镜头对准“家常事”:
一部扎根生活的老年图鉴
“咱拍的不是戏,是咱身边的日子。”导演张玉峰手里攥着一沓磨得卷边的剧本,扉页上写着5个家庭的名字——郭、万、潘、顾、刘。这5个家庭的故事,像一串散落的珠子,串起了当代老年人的生活图鉴。
剧中的郭源潮是名63岁军转干部,退休后总对着空荡荡的屋子发呆。他会因为儿子郭超(公安民警)说话语速快了些而发脾气,唯独对小孙女郭瑷宁的“撒娇”毫无抵抗力。“这不是虚构,是我一位老战友的真实写照。”编剧王宗仁笑着说,“他总说‘退休了,突然不知道自己该干啥了’,这种‘不适应’的感觉,太多刚退休的人都有过。”
镜头里的故事满是烟火气:万志国(军医转业)退休后,拿着相机穿梭在公园,用镜头记录老友们的笑脸;潘光明(国企退休技工)有时会给“不务正业”的儿子塞零花钱;顾秋萍(退休教授)把对儿子的牵挂藏在“不想添麻烦”的借口里,电话里的“唠叨”比书架上的书还厚;刘国富(退休商人)对着双胞胎儿子的公司报表唉声叹气,既想放手又怕“没用了”。
“我们不想拍暮年的沉重。”王宗仁强调,“你看郭源潮拔了花坛里的花种菜,被儿子劝说时暴跳如雷,这股子‘拧劲儿’,不就是不服老吗?”剧中5个家庭的日常——健康养老的考量、遗产继承的纠结、代际观念的碰撞,都是老百姓的“家常事”,却藏着“老有所为”的生命力。
银发剧组的“第一次”:
“70 +”的热情比三伏天还热
“开拍那天,正值中伏,道具组负责人张素霞推着自行车道具,在32℃的太阳底下走了3公里。”张玉峰至今还记得那个画面——张素霞满脸通红,汗水浸湿了衣服,凉鞋的鞋带走断了,用布条绑着鞋子固定在脚面上。这位69岁的道具组负责人身材娇小,自行车道具车座太高,为了省下“货拉拉”的几块钱车费,她推着自行车顶着烈日完成了转场。车筐里,装着部分道具和剧本,还有老伴于德江塞给她的矿泉水。
于德江本是来“帮老伴搭把手”的,却被张玉峰一眼看中:“你这老实巴交的劲儿,太像潘光明了!”于是,这名退休工人成了主演之一。每天拍完戏,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张素霞,“今天累坏了吧?道具没少吧?”夫妻间的互相搀扶,成了剧组里最动人的真实生活画面。
剧组里的“第一次”太多了。想演好郭源潮,75岁的罗景和得先过台词关。他听说“含核桃”的练习方法管用,就每天把核桃塞进嘴里,上牙膛磨破了皮,依然对着镜子练,只为将台词说得清晰、有力。“年轻时咱在工厂拧螺丝,讲究‘不差分毫’,现在演戏也一样。”
剧中郭瑷宁的扮演者吴羽莹,是名二年级小学生,拍摄前一天才拿到剧本。她认真背台词,与其相关的戏几乎都是一条过。剧中饰演爷爷郭源潮的罗景和对小姑娘的喜欢溢于言表:“最后一个镜头,按剧本要求,我要抱起‘孙女’。尽管年纪大了,腰又不好,但我还是咬牙将她抱了起来。镜头捕捉到我俩温暖人心的笑容,那是我发自内心的愉悦。”
64岁的冷明为了在外形上贴近剧中人物刘国富“发福商人”的形象,每天多吃两碗饭,硬是在一个月里胖了10斤。他拍着肚子笑称,腰带多打了3个孔。
74岁的张宝延手不离剧本,口不离台词,稍有时间,就默默地背台词,“短剧要靠不断说台词来推进剧情,对我这把年纪的老年人来说,背台词是一大挑战。剧中人物万志国是大家的主心骨,台词最多,我不能因为背不下台词,拖大家的后腿呀。” 这位退休干部说,8天连轴转,全剧组人员都身兼多个职责,但没人喊过一句苦。盒饭凉了,就着热水吃;台词忘了,互相提醒。“一群老头、老太太,像孩子似的较真儿。”
在这部公益短剧开拍前,张玉峰就已投入了8个月的培训时光。作为市养老服务业联合会全媒体委员会负责人,他白天处理工作,晚上给老人们做表演课件,再利用休息时间为大家培训。“首次与大家合作,开始还有些担心,但拍摄过程中,老人们展现出的团结合作精神让我安心。我想给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打造几个IP形象,为后续拍第二季、第三季短剧做准备。”
“陪你”的三重温度:
藏在细节里的中国式温情
“‘陪你’不是口号,是藏在镜头里的每一个细节。”张玉峰说,短剧里的“陪伴”有三层深意,每一层都带着中国人的温情。
夫妻间的陪伴,是“我懂你的累”。张素霞和于德江的故事,被写进了剧本的“彩蛋”。于德江进组本是为了帮老伴搬道具,却成了“潘光明”的不二人选。镜头里,潘光明对老伴孟春兰的体贴,藏着现实中于德江对张素霞的心疼。
老人间的陪伴,是“我们一起发光”。剧中,郭源潮、万志国等5人走出“退休综合征”后,办起了老年公益大学。现实中,摄制组的孙守程就是营口三为老年大学视频制作班的公益老师。为了这次短剧拍摄,他与学员秦厚夫忙前忙后,全程跟随,为剧组人员留下许多难忘瞬间。“以前觉得退休就是‘等着变老’,现在才知道,能帮别人,自己就不会老。”剧中顾秋萍的扮演者张敏说。
青年人的陪伴,是“我向你走来”。参演该剧的年轻人是市养老服务业联合会下设的青年专业委员会部分成员。他们表示,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公益老师和志愿者给银龄学员讲讲课,与银龄学子接触、认识有限。这次“触电”,与长者们8天近距离接触,老人们对生活和学习认真的态度值得他们学习。大家彼此帮助、克服困难后发自内心的爽朗笑声特别感人;能置身其中感到很幸福。
副导演兼场记高宏开机前才进组,第一次与老年演员合作,她的善良和细心得到老人们的一致认可。“我们流汗了,她给递毛巾;台词记不住,她帮着提词。她像我的亲女儿一样贴心。”刘国富的扮演者冷明说。
落幕不是终点:
夕阳下的故事还在继续
杀青那天,老人们捧着剧组发的“纪念证书”笑得像一群孩子。张素霞偷偷数了数道具清单,发现比预算省了200多元;罗景和终于不用含核桃,可以轻松地对大家咧嘴笑了,虽然伤口还疼,却觉得“值了”;于德江牵着张素霞的手,说“以后咱也当回‘网红’,让更多人看看老年人的日子”。
这部18集的短剧,没有大牌明星,没有华丽布景,却藏着最真实的生活。它讲的是5个老人的故事,也是千万个中国家庭的故事——有争执,有牵挂,更有“不放手”的陪伴。
64岁的制片人陆卫民说:“夕阳落下,不是结束,是另一段日子的开始。为您排忧、为您解难、为您服务——是营口三为老年大学12年的坚守。从最初开设3门公益课到如今的156门公益课,从教室到片场,这群银龄学子将‘文化养老’又提升了一个高度。”就像剧中那句台词:“咱这代人,啥苦没吃过?退休了,更得活出点儿精气神。”
如今,《陪你一起看夕阳——下半场规划师》正在剪辑当中,而它背后的故事,正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继续上演——老年大学里的笑声,志愿者和老人的互动,夫妻间的相互扶持……这些画面都在诠释着:最好的夕阳,从来不是独自守望,而是有人陪你,把日子过成温暖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