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9日
心理医生正在进行测评。
0—6岁是儿童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语言、运动、社交等能力的发展情况,密切关系其未来的成长与健康。在这一阶段,若家长能够及早发现孩子存在的发育差异,并及时进行科学干预,将显著改善后续的康复效果与预后水平。
由于儿童在不同月龄和年龄段的发育标准存在差异,家长可通过与同龄儿童进行对比,初步判断其发育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如发现明显差异,可前往市中心医院儿童心理测评门诊进行专业咨询与评估。
该门诊于9月3日正式开诊,主要面向0—6岁儿童,依照各年龄段的心理与发育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测查项目,可更精准反映儿童在特定阶段的发育状况。通过游戏化互动与标准化观察相结合的方式,从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等多个维度,全面评估儿童的发育水平,及早识别其成长过程中的优势与潜在问题。
儿科副主任医师程云介绍:“我们通过引导式游戏观察孩子的完成情况,判断其是否偏离正常发育轨迹,实现对成长进程的动态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将制订个性化训练方案,并持续跟踪干预效果。早发现、早干预,能够为孩子的健康发展争取宝贵时间。”该测评体系可早期识别孤独症预警表现、智力发育迟缓、语言发育滞后等问题,为后续康复提供关键依据。
采访期间,记者遇到一位携子前来进行评估的家长。该家长表示,孩子在家表现正常,但在幼儿园环境中不愿参与集体活动,因此希望借助专业评估判断其社交行为是否属于正常发育范畴。
哪些儿童适合进行心理发育测评?据介绍,主要包括三类人群: 0—6岁正常发育儿童,可进行阶段性评估以监测成长轨迹;家长发现孩子在某方面发育滞后,如开口晚、步态不稳等,或存在情绪行为异常,如脾气急躁、特殊依恋行为等,可通过测评进行初步判断与指导;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等具有发育风险因素的儿童,需定期开展发育评估。专家呼吁,妈妈在陪伴过程中,应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例如在家长示范后能否完成双脚跳等大肢体运动,或完成穿针引线、堆积木等精细动作;在语言和社交方面,需关注孩子说话时是否具有眼神对视、能否表达自身意愿、是否能够说出连句词汇,以及是否偏好独处、是否愿意参与集体游戏等。
儿科负责人石立慧表示,儿童心理测评门诊的设立,极大方便了家长对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早筛查、早诊断与早治疗,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邰澜澜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