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过渡法”巧治开学走神

2025年09月09日

每到新学期,课堂上总有几个小脑袋在悄悄“神游”——有的望着窗外的旗杆出神,有的忍不住摸索书包里心爱的哪吒卡片……西市区创新小学四年二班班主任吴瑕老师表示,这其实是典型的“假期后遗症”。孩子们并非故意分心,只是需要一段时间,让放松了一个夏天的身心逐渐回归学习状态。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实现假期与学期的过渡?吴老师分享了“收心三步曲”。

首先调整作息,她建议采用“温柔过渡法”。孩子每天比假期早睡,睡前看绘本或听轻音乐替代看电子产品。早晨不再“快点!要迟到了”催促,家长试试轻松地说“你听,小鸟都在邀你一起晨读呢”,能让孩子几天从“起床困难户”变成“准时到校小标兵”。

其次打造学习仪式感。吴老师建议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按课程表顺序排列课本和文具。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在书桌前贴一份“学习约定”,明确写作业时,让零食和玩具“暂时休息”。整洁有序的环境,易于提醒孩子进入学习状态。

最后在课堂设计上,吴老师也有妙招。她让学生们准备“彩色印章”,听到重点就盖个星星;小组谈论时,使用“我补充一句”“我有个疑问”这样的句式轮流发言,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参与感和重要性。她还提醒家长,不妨在放学后问问孩子“今天课上最有意思的事是什么?”孩子眉飞色舞讲述的内容,往往就是他记住的知识点。

“孩子的适应能力其实比我们想象中更强”,吴老师笑着说,“他们就像刚刚萌发的嫩芽,只要给予足够的阳光和耐心,自然会向着课堂的方向茁壮成长。”家校携手搭好这段“过渡期”,用不了多久,那些闪烁着光芒的眼睛便会重新聚焦于黑板——这或许就是开学季最温暖也最动人的风景。

本报记者 邰澜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