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溪乐府小记

2025年09月09日

徐祥龙

汀溪乐府是汊河老街一处院落。

宰馆长邀几位作家小聚,就在汀溪乐府。天空下着小雨,空气清新得有点儿甜。老街静卧高邮湖畔,如一方年代久远的歙砚。

一个年轻又帅气的男人健步向我们走来。他上身穿一件花格子衬衫,下身穿蓝色西裤,足蹬棕色皮鞋,头发乌黑浓密,皮肤白净,双目洋溢着智慧的光芒,一看就是精气神很足的一个人。

他就是市文化馆宰馆长,原先是省级示范高中的音乐老师,他写歌、作曲、唱歌、当导演,样样在行。有人喊他才子,有人称他大师,他听完慌忙作揖道:不敢当。他在高大的贞节牌坊下与我们一一握手,之后热情地将我们让进他租住的汀溪乐府。

跨进院门,我抬头一看,石制门头上镌刻着隶书“汀溪乐府”四个大字。我问宰馆长,此处院落为何起名汀溪乐府?

他笑曰,汊河老街又名马汊河老街、汀溪小镇。汊河又名马汊河,这跟骆宾王有关。相传,七岁作《咏鹅》诗、为李敬业起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而震动朝野、起义失败的骆宾王,逃亡途中经过汊河,他骑的马不慎陷入汊河的河汊之中,故此汊河又名马汊河。为了纪念骆宾王,老街建有骆宾王祠。

院中,银杏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彩色丝带数不胜数。祠内,供骆宾王像,四季香火不绝。祠外,龙王井,井水甘洌。祠前,方塘中,有荷有菱,有鱼虾有鹅鸭。岸边,杂树丛生,野花怒放,翠竹成林,菜蔬满园。祠西,农庄饭店,生意兴隆。祠东,隔一条马路是北胜寺。

北胜寺原名斗坛,是当地渔民出湖打渔祈福求平安的处所。北胜寺比骆宾王祠大很多。北胜寺往东是农田和湖滩。湖滩再往东就是阔大的高邮湖了。

如今,湖滩边安装了不少风力发电机组,它们高高地矗立着,沿湖滩蜿蜒成独特的风景。

我又问,汊河老街为什么又称汀溪小镇呢?

宰馆长继续笑曰,汀是指水边浅滩或小洲,溪是指小河沟,汊河原来是高邮湖边重要的水陆码头,船只众多,贸易繁荣,商贾往来不绝,日久便自然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小集镇。当地文人见此,便雅称其为汀溪小镇。街西的古河道和老码头保存至今,它们见证了汊河村的历史变迁。乐府本指古代音乐官署,之所以将这处院落取名汀溪乐府,就是想告诉大家,这里是汊河村音乐创作基地。

汀溪乐府别有洞天。院中一栋两层青砖小楼,楼顶人字形,小瓦覆盖。小瓦发白,墙体也发白。

宰馆长告诉我们,这栋小楼可不简单,它曾经做过新四军交通站。

我一下子想到老电影里的镜头。

上楼。二楼中间厅堂放着一张暗红色的椭圆形实木茶桌。

宰馆长坐到茶桌边给我们泡茶,我们与他相对而坐。

他边泡茶边跟我们聊天。他说,这茶叶是明前黄山毛峰,朋友每年都会给他寄一些。他朋友住在屯溪老街,懂茶,爱茶。

他还告诉我们,他与这位朋友是因为音乐而结缘的,他们都是省音协会员,性格合得来,相处得很好。他也会给朋友寄一些高邮湖大闸蟹和龙岗鸡头米。茶是好茶,一口清心。

喝完茶,宰馆长引我们到二楼西边的一间屋子,里面放着一架钢琴。宰馆长坐到钢琴前,为我们弹奏钢琴曲《罗密欧与朱丽叶》《致爱丽丝》《安妮的仙境》。懂的,不懂的,都说好听。请他再弹几曲,他也不推辞,又给我们弹奏钢琴曲《菊次郎的夏天》《梁祝》。

余音绕梁,大家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宰馆长说,他希望把汀溪乐府打造成音乐人的创作基地、音乐家的雅集之所。

宰馆长说话舒缓动听,代入感特别强。他说,你们想啊,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聊天、弹琴,高兴了就在乐曲声中喝茶,累了就枕着湖水安眠,烦了到湖边走走,想家了抬头看看汊河上空南来北往的燕雀,多好啊!

我问他,汀溪乐府能不能让我们写作的也凑凑热闹?

宰馆长笑着说,热烈欢迎!文学、音乐、美术、舞蹈都是相通的,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听了他的话,我们深以为然。

宰馆长又引导我们看墙上的一幅字,让我们猜这幅字是谁写的。

大家的说法五花八门。

宰馆长最后揭秘,这是三个人合作写的。在这幅书法作品中,一个人写大字,一个人落款,一个人用印。三个人各有擅长,强强联手,相得益彰。

宰馆长说到这里,我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是想告诉我们,艺术应该创新,不能固步自封。

最后,我们站在二楼露天阳台上欣赏楼外景致。放眼望去,老街静卧细雨之中,高大的贞节牌坊宣示着传统理念,玩珠亭悄然伫立给古老的传说以安生之地,外婆人家的亲切温馨让我们记忆里的情愫涌上心头,骆宾王祠香火袅袅,缅怀逝去的初唐四杰风骨,北胜寺晚钟声声给白昼画一个心安的句号,高邮湖开阔迷蒙如诗如画,湖边垂柳依依深情款款,湖堤蜿蜒曲折伸向远方,户外农田丰收在望,辛勤的果实即将成熟。

下楼,我们回到院子里。院分两进。小楼所在的院子为第一进,南边厨房和餐厅所在的院子为第二进。宰馆长告诉我们,这里原是两户人家,他们租住下来后,将围墙打通了,就成了现在两进的房子。

站在第一进院子里张望,大家围着院子东南角的一株芭蕉啧啧赞叹。芭蕉高两三米,主干如宝塔笔直,叶片像蒲扇铺展。蕉叶碧绿饱满,由下往上,层层堆叠,展示着植物大气磅礴的生命力。这些宽大的叶片承接阳光雨露,承接狂风雷电,也承接天地人间赐予它们的一切。

此时此刻,小雨淅沥不断,芭蕉叶承接着轻手轻脚的雨丝。“你们看,这瓦房烟囱上升起的炊烟在微雨中淡墨若无的样子太美了!”站在汀溪乐府第二进院子里,望着厨房顶上烟囱冒出的缕缕炊烟,我们俨然成了美的发现者和宣传者。

因为天上下着微雨,也因为旁边高邮湖的水汽氤氲,那炊烟升得并不直,也不高,缥缈如轻纱笼罩着的梦,悠远如意境恬淡的中国山水画。厨房里的菜香飘出来了,餐厅的灯火明亮又温暖。在宰馆长的主持下,我们围坐一桌,边吃边聊。不知不觉,本不擅饮的我,喝了不少家乡的酒。

酒足饭饱,宰馆长送我们上车。在我们的一再要求下,临上车前,宰馆长给我们演唱了金集民歌《鲜花调》。

演唱之前,他告诉我们,最早演唱《鲜花调》的是金集镇草庙山下分水队的娄丽红老人,她演唱的《鲜花调》获得了省里的大奖。

接着,他就放声歌唱了起来:“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他越唱声音越大,嘹亮而动听的歌声响彻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