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9日
9月开学季,西市区人民检察院以“开学季 护花时——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普法课堂”为主题,全面启动“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法治意识,构建坚实防线,严防有组织犯罪向校园渗透,为未成年人成长保驾护航。
活动明确三大核心目标:一是提升学生法治素养与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应对风险的法律武器;二是结合真实案例解读“法与生活”的紧密关联,让法律知识脱离抽象概念,贴近学生日常;三是搭建“检察院—学校—家庭”三方联动机制,形成家校社协同发力的校园安全防护网,从多维度抵御有组织犯罪渗透风险。
在内容设计上,法治副校长深入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有组织犯罪、恶势力组织的定义与特征,结合校园周边“收取保护费”“拉拢参与违法活动”等真实案例,采用“通用+分学段”的精准普法模式授课。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我保护能力弱的特点,通过动画、漫画等趣味形式,传授防溺水、防拐骗知识,提升对陌生人不良行为的警惕性;面向情绪波动大、行为边界模糊的初中生,聚焦青春期行为边界教育,讲解打架斗殴、校园贷、毒品危害等内容,引导其坚决抵制不良团体邀约;对于即将成年的高中生,结合成年前夕的责任与诱惑,科普刑事责任年龄、高考作弊后果等知识,鼓励他们主动举报校园周边有组织犯罪线索,强化社会责任感。
为扩大活动影响力,采用“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宣传模式。课前,检察院联合学校精心制作“法律小知识”短视频,借助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渠道进行预热。课中,设置应对场景供学生探讨实践,同时发放含《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读本的“法治小礼包”,开展法律知识抢答,调动学习积极性。课后,组织手抄报、征文比赛深化知识吸收,设立“法治副校长信箱”畅通沟通渠道;开设家长法治课堂,强化家庭监护责任,形成家校共育合力。此外,设置咨询举报邮箱,鼓励学生匿名或实名反馈线索。针对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过渡的特殊阶段,检察院开展心理调研活动。通过定制问卷捕捉学生心理状态与心愿诉求,让法治教育兼顾知识传递与心理关怀,全方位呵护学生成长。张 禹 本报记者 孙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