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战士的红色回忆之旅

2025年10月17日

群众轻声询问当年的战斗故事,老人耐心回应。

生于大石桥市高坎镇的抗美援朝老战士李德林今年92岁了,他于1951年入朝,是通信连的一名战士。老人近期有个心愿:再去位于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和鸭绿江断桥看看。10月3日,营口市站前慈善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到老人家中走访慰问,得知这一情况后,服务队负责人当即策划行动方案,将行程定在10月12日。

据老人的儿媳张秀英描述,消息传来,李德林非常激动,常在家中一边踱步一边念叨:“10年了,终于能再去看看了。”12日凌晨4时,他便起床,找出珍藏多年的老照片和军功章一遍遍摩挲,眼神里满是对过往的追忆。

从营口市前往丹东市途中,李德林毫无倦意,胸前的军功章随着车身轻轻晃动。看着窗外平整宽阔的高速公路,老人感慨:“当年哪有这样的路啊!我们那会儿靠双腿跑,深一脚浅一脚全是泥。”每经过一处城镇,他都能说出当年的模样,言语间满是对今昔变迁的赞叹。

10时20分,志愿者陪同李德林来到抗美援朝纪念馆。得知他是志愿军老战士后,工作人员立即安排专业讲解员提供免费讲解。在一个展柜前,当讲解员介绍说这是当年传递作战命令的设备时,李德林主动补充:“姑娘,这机器我太熟了,当年我们部队就有好几台。那时条件艰苦,电报机就是首长及时了解情况和指挥部队作战的‘耳朵’和‘嘴巴’。我们在电报机前一守就是一整天,盯着指示灯、听着滴答声,一刻不敢放松,生怕错过重要消息。”老人的讲述,令在场者无不动容。

在抗美援朝纪念塔前,志愿者摆放好花篮,老人将菊花放在花篮旁,仔细整理缎带,缓缓行礼,表达对昔日战友的无限敬意。

来到鸭绿江边,踏上断桥,李德林触摸钢梁,眼眶泛红:“站在这儿,就想起我们当年跨过鸭绿江的模样……”他的讲述,吸引了不少群众,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摄。有人自发鼓掌,有人上前请求合影,有人轻声询问战斗经历,老人笑着一一配合、回应,脸上满是欣慰。

“从纪念馆里补充细节,到断桥上讲述过往,这不仅圆了老人的心愿,更让红色记忆活了起来,变得可感可触。”服务队相关负责人表示,陪同老人的每一段旅程,都是一次深刻的红色洗礼。他们的经历,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激励后人的红色财富,永远不会褪色。

本报记者 孙文茹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