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
近期,随着粮食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我市有序开展秋收工作。截至10月14日,全市秋粮收获面积达84.15万亩,完成比例60.16%。其中,玉米收获64.3万亩(完成比例89.26%)、水稻收获13.71万亩(完成比例22.37%)、大豆收获3.84万亩(完成比例90.57%),杂粮、杂豆及薯类收获2.3万亩(完成比例达100%),预计本月底可全面完成秋粮收获。
记者了解到,9月12日全市玉米启动小面积收获,9月22日进入集中收获期,目前已临近收尾阶段;水稻自9月16日开启小面积收获后,预计10月18日前进入集中收获期。
为保障秋收高效开展,我市打出“组合拳”,强化服务保障。工作调度方面,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建立秋收工作日报送制度。市农业农村局组建工作组,派专家深入一线,因地因时分类指导,同时发挥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作用,推动粮食及时归仓。部门协作方面,我市联动气象、发改、交通运输等部门,发布气象农事信息引导科学秋收,保障农机跨区转运通畅,并协调村部广场、废弃学校等场地解决晾晒难题。
为确保按时有序推进秋收工作,我市提前开展农机安全检修与人员培训。秋收期间,总计投入各类农机具4200余台(套),依托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组织跨区作业,最大化发挥机械效能。为减少收获损耗,我市多次举办保护性耕作观摩会与机收减损技术培训,印发通知,部署主粮作物机收损失监测调查,从技术层面守护粮食产量。
秋收期间,市农业农村局严格开展涉农领域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检查农机合作社、维修销售网点等场所,确保秋收安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潘伟介绍,为确保秋收工作取得圆满成效,该局将派秋收指导组下沉一线,指导县区利用晴好天气推进作业;深化部门协作,精准发布雨情、霜期等信息,统筹收割、晾晒、烘干、仓储环节;不断优化农机调度,重点保障谷物收割机、烘干机需求,及时发放跨区作业证,确保秋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本报记者 仲属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