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
张恩奎(左二)与学生们在一起。
在市第七中学教室里,张恩奎老师俯身在一份作业本上圈点勾画,窗外斜阳映照着他鬓角的白发。这一刻,距离他在新疆乌苏的戈壁校园里听孩子们朗读课文已过去4年,但教育的接力从未停止。
2020年3月,这位从教26年的数学教师作出一个重要决定——援疆,赴乌苏市教科局担任局长助理、党组成员。他带领相关人员深入乌苏市哈图布呼镇中心学校、乌苏三中、乌苏五中等学校实地调研,了解中考备考情况,提出自己的中考复习策略。面对乡场镇学校教科研资源匮乏的情况,他多方协调,免费引进“优教通”教育资源平台,让乌苏师生首次共享东部优质教学资源。
张恩奎推动建立“三级架构”质量管理体系,多次召开各层级调度会,将我市先进教育管理经验、师资培训方式、教学理念方法、中高考备考方案引入乌苏教育。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乌苏市连续两年取得塔城地区中考综合成绩第一名。
2021年8月,张恩奎回到市第七中学,再次担任班主任和教务主任工作。他在实践中探索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特别是对“待优生”的转化和尖子生的培优方面经验丰富。学生小玲(化名)曾沉迷网络,在张恩奎日复一日的关怀中悄然改变:一杯热牛奶、一套备用运动服、一份“师生约定”的晚餐,还有发现她长跑天赋后那句“你来当队长”的信任,让小玲迷途知返。秋季运动会上,她包揽了三项冠军。
从渤海之滨到天山北麓,再回到三尺讲台,张恩奎用粉笔和脚步丈量着教育的广度。虽荣誉载身——“辽宁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辽宁省第十批优秀援疆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教学奖项,但他最珍视的,永远是学生们回校看望他时那声“老师,我考上了理想大学”的令人欣慰的话语。
什么是教育?张恩奎的答案是:一场跨越山河的守望,一次点燃心灯的执着。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沉睡的种子,而他愿做安静的守望者,智慧松土,爱心浇灌,然后——静等花开。
“在新疆,我们教会孩子远方有诗;在营口,我们让学生感受近处有爱。”张恩奎说。如今,他依然每天奔走于教室和办公室之间,继续着他31年如一日的守望。本报记者 邰澜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