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诗人走进盖州作品选(二)

2025年10月21日

在北海

薛雪

曾经有几条路通向海边

布满荆棘和泥泞

如今有的荒废,有的被宽敞的马路替代

看海的脚步变得顺畅

似乎,我们离海更近了一步

涨潮了。浪,一浪撵着一浪

奔涌着,想爬得更远

但没有一朵浪花能越过海防大堤

和它们比,你的脚印就显得异常渺小

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浪花撕扯过后,渐渐退去

看海人的心,提前归于平静

十八亿年。是个无法想象

的数字

何况它们还以各种造型呈现

这奇迹,也许只有岩石能做到

也只有海边的岩石能做到

只有经历了无数的沧海桑田

才能把自己雕刻成受人膜拜的神

在它们面前,人渺小得只是一粒沙

好在年轻多了。这值得兴奋

大清河入海口,那个叫连云岛的地方

如今一马平川

一层层的淤泥,掩盖了多少船帆、桨影

疯长的莲蓬菜,争相讲述着

曾经的硝烟战火和贸易繁华

退无可退的老船被芦苇淹没

揣着旧船票的人失去了优越感

只要想,有票没票都可以登船

同样的,望海兴叹

在北海

永远都有你能看到的

永远都有你看不到的

其实,你去不去

依然潮涨潮落

依然来的来,去的去

你走的是自己的过往。只是你的

古城寻梦

陈继桐

岁月斑驳的青砖

再一次用青苔把玄贞观的古老诉说

钟鼓楼的垛口

隐隐起伏着铁马金戈 狼烟烽火

魏碑流长 翰墨犹香

依稀又见平郭一方山水的神韵和风骨

三江会馆的古壁残垣

难掩古辰州曾经的

辉煌流年……

在时光里几经辗转的我

每次与他们相遇

都仿若第一次相逢

悠悠往事 漫漫尘埃

我却看见一段段唯美的故事

他们隐隐约约展现的筋骨里

尽显着智慧的锋芒

如今 他们稍近暮年

可是 他们的每一条皱纹

都是岁月长河里经久不息的波浪

褐色皮肤

都散发着

日月星辰的眸光

他们静静守候着这方净土

佑护子民的平安喜乐

温暖岁月的万家灯火

也温暖着

一直在人间流浪的我

盖州的秋

王群

秋云在海面升腾

天空被染得更开阔湛蓝

秋风携着稻浪的清香

漫过人间烟火的街巷

残破的烽火台 还在低语

诉说着远去的鼓角与旌旗

今天的幸福 就浸在这

瓜果的甜香

与海鲜的肥美里

玄贞观的飞檐 挑起斜阳

钟鼓楼的影子 坠入时光

这片土地深处

藏着多少英雄传奇 才子篇章

皆是它写不尽的风流

站在千年的痕迹上

风还在低吟:

看不够,也走不完

北海之名(外一首)

罗建峰

樟树叶落在庭院 村庄织满蝴蝶

鱼虾在版图上寻找海域

那应是一片蓝色的山河 重峦叠嶂

海之涯是我紫色的乡愁 是北方的诗

我愿意多次回眸 扁舟一叶 北海风光

海燕在海上飞翔着

沃土飞升 勤恳与真挚永恒的漫灌

母亲用唇语教会我善意 在辽南

用一种近乎莫名的目光去凝视

父辈的执念或是一把古铜色的镐头

力气是一次邂逅

两种颜色的晶体在往事中被锻造

山有余风 海有余温

时间享受时间 水流蹁跹

幻想某种舞姿 去畅快地凫游

北海滋养众生

无论是无所不至的游客

抑或是归来的故人

都是我年少时做不完的梦

北海帖

我爱 孤舟蓑笠翁

这水素面朝天 安静留白 我爱

一个人时常给我温柔

使寂寞宕在异乡的古寺

这梨花的孩子 我爱

碧波是镜中的菩萨 坐在它常坐的位置

给琵琶新曲 琴弦上折返秘处

天空一旦苏醒

流水便退回到浮萍的梦境 我爱

我爱 这支流的分身

它抓住了技巧的技巧 在暗箱中独白

原话是这样的:让花成花

是的 那独属于水的抒情

我无法去临摹 我爱

如同水不止一日 从门前经过

母亲用竹筐装满净果

明媚的爱 忽略了一次又一次

庄重的环节

再登盖州古城(外二章)

卜丽爽

十月的阳光携着彩带,我是追逐色彩的鱼,又一次洄游到你身边。老胡同是通行了千年的航道,拥有和古街一样不灭的魂魄。树叶和伸出院墙的木槿花仍张扬在枝头,秋风纤弱,只在清晨或晚上出没。我再一次登上城楼。在城楼上静听钟鼓之声,从一座庙堂到另一座庙堂。这一切并不遥远,那里曾有多少人的青山和夕阳。时间在他们的手中扑了个空,又疾驰而去。

站在城头,看尘世从脚下喧嚣而去。对于世界来说,我和一棵树并无不同。目光所及之处和不及之处并无不同。

很多日子,我们一边开花,一边遗忘,苍苍翠微的来路。

而另一些鲜活的鱼和蓬勃的树,正在赶来的路上。秋风乱了头发,一起在阳光里微颤。

十月之树

十月,百草千花衰败,而你正呈盛颜。秋风翻动落叶,废弃的操场更显破败,你,那棵银杏树孤傲地站在那里,看着曲终人散,感受落寞袭来。在某个夜晚,秋风打着冷颤拐进我的窗口。冷,提醒我,该去看你了。这冷是别人的肃杀,于你,却是这一岁最后的荣耀。夏天时,我曾去看过你,约定,秋风起时我们再聚。

一直喜欢风起时树叶的起舞。当然,如果能在树下漫无目的地走,或许还会遇见一些好看的草,它们紧紧团结在一起,苍翠、茂密、满满的生命力,间或有一只或者一群鸟飞进它们之中,带着空气也喧嚣起来,人间好像也可爱了一些。

而你,甘于寂寞,把自己囚禁成时光的一部分。

四季轮回两千六百次,你就让叶子黄了绿了两千六百次。什么也无法阻止它变黄变绿,变成时光的标本和容器。

时光在你眼里,轻如落叶,呼吸可闻,昨日可以重来。

我没有这样的大梦想。十月到了,我只想完成那个夏日的约定。叶子流淌着秋天的声响,轻轻旋转、暂停、起飞、降落,在秋风中窃窃私语。

你的思念如蝶,落入我的眉眼之中。

在十月的暮色中

到了罗列旧物的时候了,用“老”为城、村、屋命名,把它们一样样摆在秋日的高空下,让艳阳浏览,在时光里打上烙印。

老,是一把匕首,割断时光的袖口,让昨日独自矗立在曾经的路上。

站在城头,如果你远望,会看到许多意象,从暮色中萌发新意,随炊烟远上寒山。

而城墙之下,归家的脚步,沿着大清河流淌。月色渐浓,一轮满月映出颤颤巍巍的影子。

人们善于从自然的圆满中,寻找到更强大的理由,度过人间的朝朝暮暮。

于秋香作品二首

于秋香

(一)钟鼓楼的回响

快门咬住晨光,

铜钟的余韵在砖缝里发芽。

没有少年奔跑的台阶,

只有三脚架,

撑开历史的伞骨。

解说词不用备案,

这些都是印在脑子里的文档,

解说者的声音,

把明朝的雪

砌成今天的墙——

“听,那些砖在翻身,

它们说:光,不需要典故。”

上午十点整,钟声突然列队,

如时间驯服的银铃。

摄影师收起镜头,

而钟鼓楼,

把我们的影子

钉进地砖的备忘录:

“来过,便是新的刻度。”

(二)遗像前的静默

——致陈学民烈士

玻璃框住你年轻的眉峰,

一道未锈的闪电。

他们说你曾用胸膛

堵住过黑夜的裂缝,

而血写的账簿,

如今只是展柜里

一片褪色的黎明。

你笑得很轻,

像未写完的信。

一个参观者的脚步,

踩碎时光的温度——

“二十七岁,

永远二十七岁……”

又是一个秋天,

墙外的桂花落了,

而你的名字,

仍在登记春天的新户口。

北海的风吹向了你

海瑾

目光

掠过摇曳的芦苇荡

裹挟着北海的风

迷离地弥漫在天际的海平线上

那一抹,碧波残阳

恰好

跃上了我的鼻梁

海鸥盘旋着呜咽

像是拾到了

流落在沙滩上的情愫

它是人间的精灵

磨平了自然与现代的界限

为这座古城的薄暮

添上了些许柔和

然后

日夜循环往复,潮水涨落更替

如海浪滚滚向前

碾碎了

阻挡在前的所有障碍

继续奔涌

明清一条街

李日源

中轴线笔直,串起沿街商铺

也串起来往马蹄,轿夫,货郎的足音

从南关慢踱北关,不足半日时辰

从古大清河船埠挑来的第一声叫卖

到手机二维码

这条街热闹了几百年

有人在太阳伞下兜售旧故事

也有鲜活鱼虾在摊床上

蹦跳

茶馆里,几个老街坊漫不经心地

品着从前

青砖泥瓦,多有苔痕

几株花草从缝隙中

钻出

它们一定是当年韵味十足的影腔

遗落下的种子,如今耐不住寂寞

也要站出来喊上几嗓……

钟鼓楼已不闻钟鼓

它如锲,牢牢镶嵌街心

四关牢固,春夏祥和

小城由此

岁岁平安

北海禅寺(外一首)

刘永君

去一趟北海

才知道有一座北海禅寺

坐落在海边的寺庙

一定会别具一格

既能听涛也能听禅

去禅寺有两条路

一条近路

披着绿荫

一条远路

依偎着蔚蓝

不管走哪条路

我们都是虔诚者

其实,去一座禅寺

不需要任何准备

只要对万物有一颗

敬畏之心

道路再远

我们都会去朝拜

北海禅寺不远

我们不小心擦了一次肩

我们只在禅寺的附近走了走

就能和禅寺结下深缘

我们在寺外

佛在心中

龙宫

龙已经不在了

海还依然在

它曾经住的地方

如今只剩下一座行宫

剩下了潮起潮落

现在的龙宫

是否和古时候的龙宫一样

它经历了什么

又有谁看到它的经历

我们都不知道

唯有海天高深了许多

海水从来不会沉默

龙宫也依然立在那里

只有来去的潮水

还侵蚀着龙留下的遗迹

我们从龙宫走过

身上都沾满了龙的灵气

但是谁也不会拒绝

因为我们都是

龙的后裔

烟火韵古城(外一首)

王智良

当朝霞撞开钟鼓楼的清寂时

我已被早点摊的热气烘得暖洋洋

油条正在油锅里翻涌

裹着金黄的酥脆

连青砖上的夜霜都不舍离去

上帝庙的琉璃檐接住晨光

石阶缝里,嵌着老铺揭帘的香

瓦当垂着谦和的影

拦不住墙根下,孩童追着风叫嚷

胜利大院的门吱呀推开

针线笸箩憨厚地绕着暖阳

老城从来都是这样的殷实

墙缝里渗出的余温,都裹着

岁月的光

北海行记

总以为天,是撑着穹顶的天

雨,是砸透云层的雨

世界,是裹着我的世界

你,是攥着时光的永远

总以为山,是戳破雾的山

海,是吞着浪的海

山是立着骨的你

你,是夜浸着星子的海

每道浪

都是初见你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