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近日,国家疾控局与中国气象局携手发布了一项开创性举措——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这一预警系统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在公共健康服务领域迈入了精细化、预防性的新阶段。它不仅超越了传统单纯气温预报的范畴,更将气象信息与健康风险紧密相连,为公众提供了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防护指南。
即将迎来大暑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持续升高,雷雨多发,空气湿度逐渐增加,健康问题备受关注。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三伏贴使用、腹泻治疗等话题,为公众健康过夏提供指引。
三伏贴作为中医“冬病夏治”的代表疗法,近年来广受欢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王凤云介绍,三伏贴适用范围包括受凉以后就容易发作或者在冬季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儿童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0.5小时到2小时为宜,要密切观察孩子皮肤反应情况,如果有过敏要及时停用;老年人使用三伏贴时,若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不适,应立即停用,必要时咨询医生;孕妇禁用三伏贴。
夏至后,全国多地陆续迎来高温天气。如何预防中暑?不同人群需要注意哪些要点?记者采访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急诊科专家。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主任马磊介绍,“中暑”的专业医学表述为“热相关疾病”,由高温、高湿及空气不流通三大因素共同诱发,临床表现呈递进式发展,包括热疹、热水肿、热晕厥、热痉挛、热衰竭以及致死率极高的热射病。早期预防与症状识别是阻断病情恶化的关键。
持续的高温炙烤下,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是否也悄悄“升温”?当心,这可能是“情绪中暑”在作祟!应用心理学博士、二级心理咨询师廖春岭表示,高温高湿天气易引发情绪波动,并贴心送上6个小妙招,助大家守护夏日好心情,清爽一夏。
廖春岭介绍,“情绪中暑”也叫“夏季情感障碍”,是指在高温、高湿的炎热天气里,人体因生理调节和心理适应能力下降,而容易出现烦躁、易怒、焦虑、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失控等问题。有效避免情绪中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