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0日 第02版:要闻
  • 科技特派员:入企添“智” 助企添“质”

    本报记者 于小淳 杨 叶

    把科技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创新发展优势,构建科技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新格局。自“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 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大力推进“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继2023年、2024年两批“企业科技特派员”入企一线,针对企业实际需求提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服务后,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壮大企业科技特派员队伍,拓宽特派服务对象及体系,提升供需匹配对接精准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 营口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成立 创新赋能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

    本报讯 记者苏小桐报道 4月9日,营口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正式成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

    营口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由市委办公室、市委教育工委、市委党校、市国家安全局、市教育局共同成立。依托市委党校的市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将国家安全教育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实践教学的“活教材”,搭建起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思政教育迈向新高度。

  • 登记业务“码”上办 足不出户零见面

    本报讯 记者黄利闿报道 站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号角,切实突出问题和需求导向,把解决群众办事“难、繁”作为攻坚突破口,在实现业务申报“易懂便捷”上下功夫,创新利用二维码扫码形式,实现业务“码”上学、马上办。

    扫描站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出的便民二维码,就会出现涉及企业、个体工商户设立、变更、注销以及食品经营许可办理等23项高频次业务和3项常见问题视频讲解,做到办事流程一码掌握、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次办好。各类经营主体、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在家即可通过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相关的业务讲解视频,让政务服务像“刷手机”一样接地气。真正实现“一扫即知、一学即会”。

  • 家庭医生签约 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肖 南 杨 叶

    如何推动基层医疗服务从“治病为中心”向“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市第五人民医院持续深化家庭医生签约工作,通过资源下沉、服务创新、机制优化等举措,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捷、连续、高效的健康服务。

    记者在康复训练现场见到了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刘文秀,刚入院时因左侧肢体不灵活,需要家人贴身照料。经过20余天的康复治疗,她已经能够摆脱轮椅下地行走了。

  • 市慈善总会 启动眼病公益救助项目

    本报讯 记者陈焕源报道 日前,由市慈善总会主办的2025“光明滨城”眼病公益救助项目启动。

    据了解,自2021年起,市慈善总会联合我市多家眼科医院投入150万元,为营口地区致盲返困、眼疾致贫等眼病人群提供帮助。今年,市慈善总会又将投入50万元,继续为年龄在50岁以上、患有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胬肉等眼疾患者提供救助。同时,对营口地区高中生(含中专生)接受屈光近视手术治疗和18周岁以下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提供配镜资助。

  • 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被处罚

    本报讯 2024年1月10日,老边区人民检察院决定对涉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当事人魏某不起诉,并于2024年3月22日,向市市场监管局递交《检察意见书》(营边检行意〔2024〕1号),发出查处魏某经营含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资的食品违法行为的检察建议。

  • 老边区委社工部组织辖区 企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本报讯 记者韩雅竹报道 日前,老边区委社会工作部“两新”工委组织辖区企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在老边区路南镇澜湾社区,企业志愿者手持垃圾夹、扫帚、铲子等工具,对社区道路、绿化带进行打扫,并清理了社区楼道、电线杆上的小广告,让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在营口万达广场路口,志愿者化身交通疏导员,他们手持指挥旗,引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帮助老年人、儿童安全过马路,对闯红灯、乱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缓解该路口交通压力,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 天气预报

  • 海洋预报

  • 农副产品零售价格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