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本报记者 仲属宁
大辽河入海口的晨雾还未散尽,58岁的老渔民王福全启动马达,驾驶小鱼船驶向海湾。船头掠过的水面泛着粼粼波光,一群白鹭从芦苇丛中惊起,翅膀尖儿沾着露水,在朝阳下划出银亮的弧线。远处飞来成群结队的野鸭,从船头掠过,定格成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画面。
仲属宁
营口大辽河入海口的晨雾中,丹顶鹤的红色头顶在芦苇荡里若隐若现,老渔民王福全的渔网里跃动着肥美的梭鱼——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城市更新中的生动实践。
从永远角湿地的“垃圾山”蜕变,到地下管网的“微创手术”,再到全民守护的“碧水公约”,营口以生态环境治理为画笔,在辽东湾畔绘就了一幅可持续发展的壮美画卷,为新时代城市更新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