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一座城市独有的符号。营口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2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项,市、县两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1项,这些非遗项目是祖祖辈辈留给营口人的精神财富,也凸显了营口地域文化个性。为更好地留住历史记忆、传承历史文脉、彰显文化魅力、打造文化强市,营口市人大常委会将制定《营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列入了2024年立法计划。目前,《条例》已由营口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经辽宁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并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也是我省首部市级人大常委会制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
本报讯 记者张晶鑫 吴镇平报道 12月12日,我市召开盖州古城保护规划交流座谈会,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促进盖州古城焕发新活力。
座谈会上,北京市规划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介绍了盖州古城保护工作思路和激发地方文旅新活力的先进经验,市发改委、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作了交流发言。
本报讯 记者刘征报道 12月10日,营口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教学交流展示会在站前区青年小学教育集团南开分校举办。来自全市各小学的学科教研员、教师代表共200人参加本次活动,推动我市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次展示会由营口市教师进修学院主办。活动现场,参会教师观看我市思政课骨干教师在国网营口供电公司开展的场馆式教学授课视频。授课教师现场交流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并针对在教学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部分学校学科教研员还就“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经验及教研经验进行分享。
本报讯 记者迟春宇报道 12月12日,由省教育厅、省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主办,省大学生征兵工作服务中心、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等单位承办的辽宁高校“征兵宣传进校园”活动走进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国防意识,鼓励更多优秀青年投身国防事业。
本报讯 记者迟春宇报道 日前,市红十字会和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成立了我市首家校园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该基地将成为市红十字会强化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新平台。
市红十字会将充分利用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基地资源,建立高标准、规范化的应急救护培训基地。该基地将为师生、志愿者提供系统、专业的应急救护培训课程,内容涵盖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多个方面。通过培训,参与者能够掌握基本的自救和互救技能,提高应对突发意外伤害和紧急情况的能力,并有利于守护青少年生命健康,引导青少年踊跃参与红十字事业,推动红十字精神在校园传播。
(上接1版)通过沉浸式、高体验度的表演,搭配小吃、文艺、文创产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现了文创融合、文旅融合的强大魅力。我们要充分借鉴西安发展文旅产业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盖州古城、辽河老街等文旅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创新打造更多有影响力的文体旅产品和消费场景,让营口文体旅资源真正“活”起来,促进文体旅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