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 第09版:记者扫描
  • 让萨克斯吹响辽河两岸

    本报记者 崔薇薇

    初见马家乐,是在今年9月9日我市举办的“江山情 祖国情”轮渡音乐会上,他的萨克斯演奏《月满中华》曲声悠扬,响彻辽河两岸,娓娓道出了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赢得观众们的热烈掌声。

    今年37岁的马家乐是一名文艺工作者。从业至今,他始终保持着对音乐的热忱和服务社会的初心,在多个舞台上发光发热。2024年,对他来说,亦是不平凡的一年。

  • 道义在胸 守护公平

    本报记者 仲属宁

    像陀螺一样忙碌、辗转在各个涉法服务工作场景的刘爽,这一年最大的感受就是累。但是,被信赖是她开展工作的无穷动力和幸福。她说:“作为法律工作者,被信赖、存希冀,是一种生命享受。”

    1974年出生的刘爽是辽宁学思律师事务所主任、营口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营口市政府法律顾问,入行至今,已拥有28年律政工作经验。回忆当初的从业选择,刘爽说:“当年我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时感悟到,律师是一个相对自由、受尊重、被信赖的职业,是那种通过法律武器和事实证据主张道义、维护法律尊严、守护公平正义的神圣职业。入职后,才明白做一名优秀律师要付出多少辛勤汗水。”

  • 谁说老年人 不能重焕光彩

    本报记者 孙文茹

    “2025年老年春晚,我们来了!”12月1日,站前区八田地街道三楼社区广场上,吴桃桂正带领大家排练节目。看到记者来了,她笑眯眯地挥手跟记者打招呼说:“我们要参加老年春晚,今天天气好,所以赶快来排练参加晚会的节目。”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在吴桃桂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

  • 愿更多营口文物在博物馆“安家”

    本报记者 丁海林

    提及2024年的经历,收藏家杨新涛的感触是“充实而幸福”。 7月23日,他向西炮台遗址陈列馆捐赠清光绪粉彩花卉盘一对,清末青花碗一对,丰富了陈列馆的馆藏。

    9月26日,营口电力事业发展历程展开展。展柜中,伪满时期的电表、“满洲电业株式会社身份证明”等文物,吸引了众多电力职工的目光。这些记录营口百余年电力发展史的文物,也是杨新涛捐赠和协助搜集的。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